依托部编教材小学语文教学推进初中语文有效衔接课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杨照桥
[导读] 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相比,初中语文课程的难度加大了

        杨照桥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恺瑞学校 563000
        摘要: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相比,初中语文课程的难度加大了。比如,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包括识记生字、生词、造句、古诗的翻译和背诵等,而到了初中阶段,更加注重语篇分析,也增加了文言文和较高的作文写作要求,对于这些变化,很多学生都觉得不适应。为了防止学生因不适应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教师就要做好与初中语文的衔接教学,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衔接课;教学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意义
        中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听、说、读、写、思、演等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深化人文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教育观、超越的人性观、旨在陶冶的课程观应为中小学语文实施人文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纲领和行动指南。中小学语文教学承载了人文教育,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主阵地,体现了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对人文教育的要求、中小学语文课与人文教育的密切关系、人文教育在中小学语文课中的核心地位及积极作用。教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要把握好实施的具体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小学语文作为人文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有初中语文教学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地去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升上初中后平稳顺利地学习语文铺路。而初一的语文教师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在方式方法上与小学教师接轨,让初一的新生有一个平缓适应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恺瑞学校是十二年一贯制教育学校,契机正合适,我主张中小学教师可多举行跨年级听评课等教研活动,实现中小学校际互动和了解,最好能逐步形成基础教育一体化格局。
        中小学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教师要延续小学教师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根据初中新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掌握程度,实行分层次教学,选择一些活泼有趣、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材料,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进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交流互动。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情景表演,模拟皇帝穿着新装游街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增添教学氛围。
        师生之间要做好思想情感的沟通。我们知道,小学教师会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与学生的交往,尽量给学生慈母般的关怀;中学教师则更注重师生情感的沟通,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对此,教师要矫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逐步由兴趣向对自己负责的情感态度转化,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树立为自己读书,为建设祖国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另外,初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小升初衔接课上,我开展了一些难度不高的语文学科小专题竞赛,并当场表扬获得高分的学生,以此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了解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差异。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贯穿于小学至大学的各个阶段,为了让学生能顺利掌握每一阶段的语文知识,教师要仔细研究相邻两个阶段的语文教材的差异,做好衔接工作。比如,语文教师在研读了六年级的语文教材后,除了要关注字词、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部分的知识外,还要多去关注六年级语文学科中与初中语文教材中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如小学阶段的《杨氏之子》《晏子使楚》《黄山奇石》等篇目就都能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找到相近甚至相同的篇章。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融入一些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跳一跳,收获更多”。
        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方法。由于六年级的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制力,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放手,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自主思考、积极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在升学后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节奏。比如,部编教材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第八篇课文《匆匆》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在让学生反复诵读这段话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段话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时间当成一个小精灵,“过去”“跨过”“飞走”赋予时间以人的动作,写出了时间的来去匆匆,引导学生分析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升入初中后,分析类似修辞手法的语句时,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
        当然,教育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它牵涉到方方面面。小升初的语文教学衔接工作,还有待我们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研究,逐步完善,这过程肯定有曲折、有艰辛,但我愿在教学理念、专业素养和教学组织能力提高的追求之路上付出汗水,来期待教学的人生硕果累。
        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应运而生。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有利于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环境中继续学习。于是,中小学面临着一个衔接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里顺利完成小学学业,并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脱节问题原因及策略[J].晋伟.现代教育.2019(12)
        [2]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任蕙.中国农村教育.2020(14)
        [3]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探究[J].南晓斌.甘肃教育.20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