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旗妹
(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福建厦门 361003)
【摘要】PBL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真实的项目开展合作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动态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围绕真实的项目,解决真实的问题,开展真实的探究,形成真实的作品,并进行公开的展示交流。基于PBL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开展真实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PBL项目式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研究
一、什么是PBL项目式学习
PBL项目式学习也称项目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真实的项目开展合作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动态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后者是基于问题的学习,两者都以问题为趋动,都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其显著区别在于是先学后做还是边学边做。
PBL项目式学习最重要的特征是边学边做,它强调真实性学习,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围绕真实的项目,解决真实的问题,开展真实的探究,形成真实的作品,并进行公开的展示交流;强调自主探究,整个项目研究过程,学生个人或小组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为所用;强调以终为始,以项目研究的成果作品为目标,倒推研究的过程;强调评价导向,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表,以规范和激励学生的研究活动,促进学生的反思修正。
二、PBL项目式学习的意义价值
PBL项目式学习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获得未来学习的能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素指出:未来的学习方式是体验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基于场所的学习。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在《未来学校》一书中提出:“在未来的学习中心,项目式学习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甚至会成为主流。”
项目式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去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对21世纪5C关键核心能力之培养,即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独立思辨能力、创造力,具有独特的魅力与功效。设计精良的PBL可给当今的学生带来拓展的学习挑战,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极大满足。PBL项目式学习使得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而不再是课程。
三、PBL项目式学习对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项目式学习的标准:一份详细的课堂教学指南》中,归纳出PBL的七大元素,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持续探究,真实性原则,学生的发言权与选择权,反思与总结,评价和修正,公开的展示作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PBL项目式学习对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符合真实性、实践性、跨学科等特征,又突显自主探究的理念,最重要的是明确从“问题”开始到以“作品”结束的目标和实施流程,将责任担当、价值体认、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对具体项目的探究和解决的过程,进行真实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深度学习。
四、基于PBL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运用
(一)项目设计
PBL项目式学习的项目设计源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来自于学生的自主选择,这和平常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确定主题有些类似,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或展示真实背景,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项目探究的需求,项目设计的形成是由师生共同构建的。不同点在于项目学习“以终为始”的特征决定了项目设计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明确的项目目标、项目成果和评价量规。
1.基于社会生活设计项目。2020年春季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中小学延迟开学时间,进行线上教学。笔者引导学生在居家学习这一非常时期,关注正在发生的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防疫战疫的社会生活,思考问题,围绕“人民战疫,我们在行动”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战“疫”行动。学习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从关注疫情发展到学习防疫知识、开展战“疫”行动,收集、处理信息,并形成项目成果:制作战“疫”手册(含导语、防护宣传思维导图、手抄报、四格漫画、给“逆行者(志愿者)”的小诗或书信等)。
2.基于场馆资源设计项目。我们所在城市拥有丰富的地方场馆资源,可以组织学生走进植物园、美术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借助场馆的真实情境,开展自然、人文、艺术、科技等项目研学活动。如走进华侨博物院,我们以“华侨华人”展厅的陈列为载体,设计了“走出国门”、“华社春秋”等项目,引导学生在展厅中收集资料,自主探究,学习华侨华人的出国史、发展史和贡献史,体会他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精神品质。通过真实场景下的合作学习,形成项目成果分别是以“走出国门”为主题制作思维导图;以海外华侨的身份“开”一家唐人街小铺等。
3.基于节日文化设计项目。如项目《不一样的清明节》,笔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今年的清明节与往年相比有什么不同?往年怎么样过?今年要怎么过呢?在不能外出祭扫的背景下,怎样过“不一样的清明节”?学生探究清明节的由来、节日习俗,学习今年清明节全国哀悼日的社会意义和下半旗的知识,学习网上祭祀、文明祭祀的方法,尝试开展制作清明节令食物、设计战“疫”的邮品及了解家族故事、画家谱图等系列探究活动。项目成果多样化,有网上祭英烈诗词朗诵、制作清明纪念卡、小白花,制作清明节令食品春卷、清明果,以“抗疫”为主题设计邮票、明信片,了解家族故事画家谱图等等。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亲历不一样的清明节,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学会在感恩中前行。
4.基于STEAM设计项目。STEAM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教育,是PBL项目式学习的一个分支,以设计与制作的活动方式为主,集中体现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的活动目标。如《创意遮阳棚》《创意桥梁搭建》《简易快递包装》等系列项目,其项目成果主要是用不同材料、不同方式组合、搭建而成的模型。
项目开始就要制定评价量表,告知学生并以此为标准进行评估。评价量规与学习目标相对应,一般包含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纬度,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与具体的项目相联系。以《生活中的广告》为例,本项目包含头脑风暴画导图、收集广告讲方法、广告整理巧分类、广告真假我会辨、广告效能我初探、广告修改我尝试、“广告设计比赛”作品交流会等环节,研究时长为八周。
表1《生活中的广告》评价量表

(二)项目执行
项目设计以教师活动为主,进行总体设计,明确要求,指明方向。项目执行则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自主探究,执行过程中从发现问题开始,围绕串联整个PBL的核心问题层层推进,开展持续性的探究。项目执行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具有规范的实施流程。
1.分析项目。项目成员要对项目进行分析、讨论,理清项目的内涵,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如博物馆研学项目《走出国门》,学生在进入展厅之前,要组织小组思考、讨论:关于华侨华人“走出国门”,你们要研究什么问题?在学生提出“他们为什么要走出国门”的问题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于是学生相继提出以下问题:用什么交通方式走出去?遇到什么困难?走出国门后去了哪里?从事什么工作?待遇如何?有的学生还提出“他们走出国门后为什么又回来?走出国门后对国家有什么帮助”等问题……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进一步明确“走出国门”项目要“做什么”。
2.制定计划。项目学习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一定挑战的任务,一般要制定计划,列出实施步骤,进行合理分工,才能解决“怎样做”的难题。如《创意桥梁搭建》公开课,在学生收集资料后,要求20分钟内现场搭建桥梁模型,并进行1分钟的展示交流。除了明确要搭建的桥梁类型外,还要明确桥上、桥下搭建什么,谁来完成,谁来写桥名、谁上台介绍,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提高效率,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3.实践研究。实践证明,经历前两个流程,项目成员做到计划周全、科学分工、人尽其才,基本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而没有认真讨论分析或制定计划的小组,大多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实践研究的长短因项目而异,教师要关注项目小组的活动进展,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措施;提醒学生注意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为成果展示做好准备。
4.展示分享。项目的展示分享既展示小组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的成果,也是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因为不管哪个项目,每个小组的成果各有千秋,从不雷同。有的项目教师组织举办专门的成果展或作品发布会,对学生是极大的鼓励和肯定。大多数项目只能在常规课堂上展示,教师要留出时间,组织学生上台展示分享,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如项目《华社春秋》,为了让“小铺”生意兴隆,学生开动脑筋,有的给店铺取个好听、有意思的店名,如“真香小吃店”、“八方茶铺”、“喜来旅社”、“中华戏院”……还有个“音阙诗听书店”(英语“interesting”谐音),真的很有趣!有的写上对联“客从八方来,宾至如归家”,有的画宣传招牌,有的立打折广告,有的挂上红纸灯笼,同学们的“唐人街小铺”像模像样,颇有中国文化特色。
(三)项目评价
反思与总结,评价和修正,是项目式学习七大元素中的两项。项目评价包含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量表为学生评价指明方向,促使学生在探究的全过程中经常性地反思、修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学生可以在小组和班级两个层面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可以进行小组互评,提高团队意识和归属感;教师还可以借助电子书包发放网络问卷,现场生成统计数据。如《走出国门》项目,笔者通过现场统计,学生通过项目学习了解华人华侨历史的占95.12%,加强团队合作的占83.97%,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占82.92%,学会规划管理的占56.097%,增强爱国心的占80.48%,认为时间管理存在不足的占76%。不同方式的评价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加强自我完善,也有助于教师的自我反思。
项目学习的本质特征是边学边做,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边学边做。教师角色从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到学习者的转变,也促使教师不断的反思和修正,反思的内容包括:项目设计是否合理,项目目标是否达成,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包括课程内容、环节设计、学习方式、时间安排是否需要调整修正,项目成果的展示方式,项目收获和不足有哪些,如何改进等等。
(四)项目学习的研究收获和反思
1.丰富课程建设。如我校开展三年级“走近植物——植物园”,四年级“走近艺术——艺术馆”,五年级“走近科技——科技馆”,六年级“走近历史——博物馆”,形成系列项目课程,社会上反响良好。《中国教育报》《厦门日报》、海峡网、厦门卫视台等新闻媒体作了报道。一位家长随班参与后深有感触地写下感言:走进博物馆,不是简单的游览,而是带着问题去研究,去探索!让孩子们在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中发现、思考,并形成物化的研究成果。对孩子来说,真正的学习发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而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过程。
2.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项目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运用,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了他们敢于公开表达、乐于分享交流的胆识,也让他们在反思中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进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提升。学生经历丰富的实践体验后,返校写的“研学之旅”的文章长达三四页。如六年6班徐香书雅在参观展厅的“猪仔币”后这样写道:“在华侨博物院展厅,我看到了一枚枚令我触目惊心的‘猪仔钱’,仿佛带我走进了100多年前海外华工的悲惨生活。‘猪仔钱’形状各异、色彩斑斓,有圆形、方形、八角形,有单色、双色、多色。别看它们表面很精美,它们可是西方殖民时期南洋种植园主、矿场主剥削、压榨、控制华工的工具。‘猪仔钱’是园主、矿主支付给华工工资的代用币,但是它们没法流通,不能寄回中国给家人使用,而是只能在当地园主、矿主开设的商店、鸦片馆等所使用。所以,华工们付出多年血汗,最终一无所获,很多人客死他乡……”在这样的文字和感悟里,我们看到一个六年级学生的思想、心灵的成长,这也是博物馆真实情境下的项目学习带来的收获。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PBL项目式学习的学习方式,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转变思维方式,以学习者的身份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实践应用,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升。如笔者参与“走进博物馆”的项目课程,学习借鉴PBL的课程特点,开设“走进博物馆”整理课,获得“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撰写的文章发表在教育期刊上。
4.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对教师而言,好的PBL项目如何设计是个大的难题,如何激活学生保持持续探究的兴趣,最终生成质量较高的项目成果,评价量表如何简便有效,这些都是目前基于PBL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措施:一是教师加强对PBL项目学习理论和实践案例的学习、思考和借鉴;二是以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来推进合作小组的团队建设,让学生相互指导、共同成长;三是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了解课程,推动学生参与PBL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家长参与项目成果的展示评价活动;四是加强过程性评估,及时组织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修正;五是确保项目成果的公开展示,促使学生不断改进作品,提升技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期待更多同行加入基于项目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中。
【参考文献】
[1] [美]汤姆·马卡姆著 董艳译.PBL项目学习——项目设计及辅导指南[M]光明日报出版社
[2]王淑娟.美国中小学项目式学习:问题、改进与借鉴[J]基础教育课程,2019(6):70-77
[3]贺慧张燕林敏.项目式学习: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J]基础教育课程,2019(3)7-10
[4]林奇贤.项目式学习课程中的5A元素[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4)9-11
[5]胡佳怡.从“问题”到“产品”:项目式学习的再认识[J]基础教育课程,2019(5)29-34
作者简介:吴旗妹(1971年),女,汉族,福建厦门,一级教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小学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PBL)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的行动研究》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FJJKXB19-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