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易错生字解决对策浅谈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   作者:张开兰
[导读] 六年级是学生由小学向初中过渡的关键转折期,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塑造的重要奠基期。
        张开兰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古城镇中心小学   666502
        摘要:六年级是学生由小学向初中过渡的关键转折期,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塑造的重要奠基期。而进入六年级,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易错生字出现的频率也持续提升,对学生更好学语文、用汉字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从分析诱发六年级学生易错生字的诱因入手,积极探析改进对策与消除途径,并开展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引导与督促,使学生逐步走出易错生字的束缚与禁锢,深入理解不同易错生字的内涵与意义,掌握正确的书写、运用方法,切实规避易错生字对自身语文学习与认知发展的制约,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些易错字、常错字,教师应该本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多元化、丰富性指引,促使在点滴积累与科学训练中纠正、远离易错生字,为确保自身语文认知发展实现与学习需要满足而提供助力。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易错生字;解决对策
        小学六年级学生经常出现的易错生字主要包括错字与别字两类。所谓的错字,主要指书写错误的汉字,或者所写的不能成为汉字的字。其通常表现为:结构错乱、偏旁不全、部首谬误、笔画缺失等。而所谓的别字,则主要指用其他汉字替代应写之字,对字的表情、达意产生影响或者干扰。经过深入研究分析发现,小学六年级学生所应掌握的汉字,大都存在:字多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读的“三多三难”的特点。其既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又影响了学生认知的发展。而且,如果对一些常错、易错生字不加注意、不予重视,势必严重影响学生语文认知能力提升。另外,由于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涉及的汉字量很大,对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挑战。因此,教师在探寻小学六年级易错生字解决对策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加强对易错生字诱因的分析与研判,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出认知困境,充分掌握不同汉字的特点、意义、内涵,以避免易错生字的出现与发生,更好学习语文,更好使用汉字。
         一、小学六年级易错生字出现的原因分析
        很多六年级易错生字的出现,除了学生学习中不认真、不重视之外,与教师指导的科学性,外在社会因素的影响等都有着密切关联。而探究六年级学生易错生字出现的原因,则是纠正、改进易错生字问题的关键所在。
        1.学生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与中低年级相比,六年级的识字量有了显著提高。而面对很多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生字,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本身就存在一定抵触,以致其在字形、读音、意思的理解上出现懈怠,导致了一些易错生字的发生。而且,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良,在识字、学字中马虎大意、比较粗心,对一些汉字之间细微的差异很难精准、精细区分,以致在书写、使用时出现错误。同时,还有一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本身就不重视生字的巩固,对于教师分析、讲解时所着重强调的问题也不加关注,以致经常出现写错、用错生字的情况。
        2.社会影响较大、诱导较多
        处于六年级的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且其词汇量也相对较大,便经常在社会生活领域使用汉字开展阅读、写作、交际。然而,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与网络媒介的干扰,导致一些学生对大众媒介中所充斥的“谐音”字、错别字不加分析,在不规范、不严谨用字误区的影响下对一些汉字形成了错解,进而在使用时出现了很多不可避免的错误。同时,在学生接触比较广泛的广告、传媒、网络领域,也有着很多写错、用错至的情形,其于无形之中对学生精准掌握汉字产生了不利影响。

例如,在一些故弄玄虚的广告中,所出现的“盖(钙)中盖(钙)”“咳(刻)不容缓”等谐音字等,便会于无形之中对六年级学生学习、识别生字带来不良影响。
        二、小学六年级易错生字解决对策
        对于六年级学生经常出现的易错生字,教师应多从正面开展引导,并加强分析指正,让学生清醒认识到易错生字对自身语文学习的不利影响,并全身心投入至对易错生字的纠正与改进,在循序渐进式督促与强化中帮助学生摆脱易错生字束缚,获得更好发展提升。
        1.指导学生科学整合归纳易错生字
        教师可以借助建立易错生字专项笔记或者作业的方式,倡导学生随时随处对自己写错、用错的生字进行记录、归类、整合,并在必要时段多翻阅、多回查,在对比分析中发现自己的识记、书写、运用错误,深化对易错生字的理解,慢慢走出易错生字的束缚。一方面,借助易错生字笔记,开展收集活动,从不同层面,就自己、同学学习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生字予以记载,尤其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所强调的重点字词,更应该记录下来,在不断积累中掌握正确的书写、使用规律,规避生字学习中错误的出现。另一方面,利用易错生字作业,落实纠错改正。从读音与意思两个层面出发,对一些多音字、难读字的读音与意思进行归类,并分析错误原因,并将作业分为两半,一半用来记录错误的生字与读音,另一半则对应记录正确的生字与读音,通过课外的对照检查,加深对易错生字的理解与掌握。在不断的归纳整合中,走出易错生字困境。
        2.采用多种措施强化巩固易错生字
        为了帮助六年级学生对不同生字的音、形、义真正融会贯通、充分掌握,教师应该注重对易错生字问题的强化与训练,让学生通过对字形的整体认识、字义的深入理解,在正反对比、分析判别中把握字形、字音、字义之间的相互联系,获得对于易错生字的充分认知。一是要注重平时的生字教学。让学生在开启新课学习前,自主开展预习,以提前找出自己自学中遇到的生字,并做好标记,由教师在课堂予以讲解,促进学生内化。也可以通过利用工具书的方式,自主了解对应生字的读音、意识、用法等,避免错误的出现。二是要加强日常的检查督促。利用生字听写、同桌检查、互相核查等方式,对一些易错生字的掌握情况反复督促,减少、减低学生出错的频率,提升易错生字巩固的时效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重点易错生字制作成识字卡片,发放给学生,促使学生对其获得充分理解与掌握。
        三、结论
        总之,由于诱发六年级学生易错生字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学生对一些特殊汉字读音、意思理解不深入;对一些形近字观察、判别不精细;对部分汉字的左右、上下方位产生混淆等因素,都是导致学生写错、用别汉字的主要原因。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不良写字、用字习惯不加关注、不予重视,也会影响六年级学生易错生字的出现。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易错生字并非朝夕之间才形成,也非朝夕之间方可改正。因此,教师在探寻小学六年级学生易错生字指导对策时,应加强研究分析,并使所运用的措施与学生认知特性相契合,以切实改进六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经常写错字、用错字的问题,为语文教学效能提升与学生认知迁移而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纪彩霞.探究小学语文易错生字原因与对策[J].课外语文,2018(06):2.
        [2]徐露艳.从社会语言干扰看小学生易错生字形成原因[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35):144.
        [3]叶妙婕.小学生易错字的预防与纠正方法之探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3(03):76-78.
        [4]王春艳.小学生常见易错字之巧记法[J].湖南教育,2006(32):25+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