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萍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实验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中,数形结合是最基础、最常见的一种,对于解决小学阶段的数学问题有着很大的作用。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学科教学中最重要的培养任务。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图形解析;学习能力;以形助数
小学数学是学生们接触数学的第一步,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生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数学主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思考能力和空间转化能力,而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本上的抽象的文本知识变得具体起来,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一、在图形解析问题中,使用数形结合思想
“形”虽然可以直观简洁体现数据,降低解题难度,但它也有自己的缺点,比如一部分解题模型较粗略和繁琐并且不便于表达,这时需要通过简的“数”来更形式化地发挥“形”的优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形”更好地利用“形”。对“形”加深认识需要“数”进行描述与表达。对于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有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等相关问题,此类问题都有其特有的数学公式进行相对应的推算及问题解决,是学生最直观地对形体认知的深化。对图形面积认知的建立,其实从最开始的数方格便开始了,从放置小正方形,到后来发现面积和长与宽等数学模型的关联,最终得到了图形的面积公式,使每个学生可以在更深层次认识图形,若要对图形性质进行判断,只有通过数学计算才可以得出最正确的结论。
比如,“画出周长为16厘米的正方形”“画出面积为14厘米的长方形”,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数学计算,计算出此正方形为边长为16÷4=4的正方形。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通过数学计算可以得出此长方形长为7宽为2。我们无法凭空绘出图形,先通过数学计算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及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我们的答案自然就产生了。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我们将形的简洁明了与数的严谨精确融合在一起,简化了对于问题的理解。通过数形结合,简明地向学生展示了为何这样解决问题,如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的融合应用,对于未来遇到问题可以充分发挥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互惠互利的协同作用。如此,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数形结合思维,又增强了学生抽象与具象转化的能力。
二、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习能力
在数学学科当中,“数”与“形”联系紧密,不可分割。有鉴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对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的有点,深化学生的数学思想运用能力。
比如,在“比例”相关知识的教学中,笔者课前制作好了一份多媒体课件,其中有这样一个内容:某种消毒液,使用时,需要用水按1:4的体积比进行稀释配置,现在有一瓶500毫安的消毒液,其中原液和水的体积分别为多少?这一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图形进行了展示,课件展示完毕之后,笔者给予了学生一点时间进行思考,然后,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回答。借助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形象地揭示把数转化为形,又有利于激活学生解答数学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形转化能力。
三、以形助数,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
要想学好数学,首先需要把数学概念理解清楚。对于很多抽象性强的概念,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不过,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将这些复杂难明的概念变得更加直观,更加容易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的知识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如何得到一个圆的面积呢?能否将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呢?(让学生动手操作)当我们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时,和原来的圆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学生观察图形,发现联系,从而得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个设计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和转换思想,引导学生怎样把圆转换成已知图形,思考怎样才能够使拼成的图形更接近学过的图形,学生在利用图形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圆可以剪拼成平行四边形,并且我们还可以通过动态的图形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将一个圆等分成更多的分数,其所拼成的图形就更加接近平行四边形。接下来,在引领学生对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圆的联系进行观察与审视,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把圆拼成平行四边形只是形状变了,面积不变,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实现难点的突破。
总而言之,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思想,希望诸位教师能够重视起来,在教学中注重数形结合的讲解与渗透,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教育,2016.11(03):227
[2]林敏.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神州印象2018(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