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儿歌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马艳婷
[导读] 小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时期,学生拥有良好的识字基础能力,能够给阅读、写作、语言表达等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对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等都有着关键作用。
        马艳婷
        西宁市城北区祁连路小学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要:小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时期,学生拥有良好的识字基础能力,能够给阅读、写作、语言表达等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对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等都有着关键作用。探索儿歌识字教学的有效措施方法,能够在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之下,给学生提供一个趣味性识字学习的基础条件,让学生在理解字词知识的前提之下,将自己的基础知识学习范围扩大化,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课程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儿歌
1 引言
        汉字作为语文教学基础,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识字数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写作等,需要教师提高对识字教学的重视程度。识字课堂上教师引入情境化教学模式,将枯燥的识字过程趣味化,降低生字教学的难度,活跃识字课堂的氛围,实现构建高效语文识字课堂的目的。
2 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被动式学习课堂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缺少思考和探究的情况下,教师一般会选择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跟读、背诵、记忆的流程完成教学,这样的过程正是被动式学习的一种体现。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各个环节的主导者,也是教学任务的主要参与者。这种情况下,在课堂上只能听到教师的声音而无法听到学生的声音,这样学生只需要跟着教师去读去背就可以完成学习,不需要学生思考,也不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学生失去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导致学习的主动性被忽略。这不仅容易导致课堂的氛围僵硬,而且学生极度容易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小声说话等问题,影响教学进度,也影响学生识字的效率。
        2.2 学生识字效率较低
        新课标对于学生的写字姿势、写字习惯都做出了新的要求。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教学效率偏低的情况。例如,部分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要求学生重复抄写,学生成为了一个写字的机器,不仅没有很好地掌握生字,甚至还会出现认错字的弊端,阻碍了学生识字教学的进程。
        2.3 忽视小学生实际的基础和需求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从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教授基础性的语文知识。因此,识字成了主要的教学环节和任务。因为学前教育不具备统一性,所以小学生识字的基础能力和字词的基础积累程度是不一样的,这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进行仔细观察,并进行了解,进而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参考学生的基础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和目标,并且尽可能照顾到班级内所有学生的情况。但是部分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在教学时只按照教材内容来设计教学流程,导致学生在识字课堂上出现跟不上教师教学进度的情况,这是影响识字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措施
        3.1 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导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催化剂。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投入到学习中。可见,通过故事能有效促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情境创设的过程就是教师讲故事的过程。汉字中很多字的学习都可以通过故事情境来讲述。例如,讲解生字“日”时,教师选择《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利用生动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到“月”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开展识字教学活动。

例如,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讲解汉字“日”时,通过引入《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的故事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印象,激发其学习汉字的兴趣。学生普遍认为汉字学习难度较大,未遵循汉字识记的规律,未结合传统文化讲解汉字。比如,在讲解“誓”字时,向学生讲解这个字具有的文化内涵——作为言辞起到告诫、约束的作用。一旦一个人接受这种言辞,必然要履行,否则就会收到惩罚。比如,军中将士会受到军法惩处。通过讲解汉字蕴含的文化意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法并明白遵守承诺的重要性。
        3.2 追根溯源,理趣识字
        字理识字的有效性在象形字的教学中体现的最为明显。“瓜”一字的教学,出示字源演变,学生直观感受到“瓜”字形象,为同学们展示甲骨文中的“瓜”、小篆中的“瓜”、隶书中的“瓜”以及楷书中的“瓜”的形象。同时结合古字还不易漏写第四笔“点”,为正确写字提供了帮助。再如这组形声生字——睛、晴、蜻,它们都是以“青”为母体字的形声字,结合声旁和形旁他们就能大致知道它们的音和义,并把它们归入一定的系列中,可以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识字教材的素材之一。在日常识字教学中,教师想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字与字之间奇妙联系,就需有“厚积”的过程才能具备“薄发”的能力。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想要用好字理识字的方法,自身要储备大量的古代汉语知识。另外字理识字并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有时过于复杂的古字并不适合引入到教学中。例如“鸡”,为同学们展示其在甲骨文、小篆、楷书中的字形,学生根据部件相加能比较容易地记住这个字,追及字理反而使简单的方法复杂化。
        3.3 设计识字评价环节,巩固教学成果
        在知识巩固方面,部分教师习惯采用考试、测验、背诵、默写等方式来进行,尤其是对于语文学科中的字词,古诗词,文言文等基础性的知识,部分教师都采用背诵默写的方式来完成评价和巩固。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处于主体的地位,逐渐形成被动学习的心态,因此对于识字的兴趣逐渐降低。因此要改变这样的识字教学现状,就需要教师先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巩固的方式。在开展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感受到对学习进程的把握和控制,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在低年级开展语文识字教学的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展示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完成课堂上所有的识字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留一段时间,来对课堂上学习和掌握的汉字进行总结和复习,然后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组,之后布置展示的任务。将本节课学过的汉字和之前学过的一部分汉字进行平均分配,小组内部的成员每人负责一部分。然后每一个小组都可以选择一种文字展示的方式,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所有汉字串联在一起,也可以用汉字拟人化的方式排演简单的舞台剧,一个小组在表演方式上要保持一致,并且作为一个整体相互合作完成。
4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阶段,在了解学生语文课程学习实际要求之后,需要将识字教学的目标确立起来,帮助学生在实践阶段拓展个人能力,了解识字对自己的学习以及现实生活的价值影响作用。所以教师应用多元识字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学习阶段有积极影响作用,也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娇,徐亚军.儿歌促进小学语文有效识字教学分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0(02):54-55.
[2] 赵娇.利用儿歌促进小学语文有效识字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1):65-66.
[3] 魏风云,梁守燕,王莉.浅析如何利用儿歌来促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56-57.
[4] 曹义.儿歌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家长,2019(32):129.
[5] 李学梅.试分析如何利用儿歌来促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