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思考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期   作者:陈应香
[导读] 小学语文是引导学生启蒙性发展的重要学科

        陈应香
        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江西坡镇联盟小学  561505
        摘 要:小学语文是引导学生启蒙性发展的重要学科,也是推动学生整体发展的关键性基础学科。小学教学在新课标要求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培养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课堂提问的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主动求知能力的发展。本文从语文提问课堂构建原则着手分析,对优化问题教学的有效途径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
        
        提问是课堂中常出现的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的方式,判断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近几年,课堂提问从集中于课后总结与考核的教学板块迅速转移到课堂整体教学过程中来,通过提问作为导向,推动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了解、探知与掌握,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逻辑能力与主观能力进行训练,实现“全人教育”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重视提问教学的开展,是将基础教育任务与基础培养目标进行结合,在更深层次上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综合能力基础打造以及全面发展框架的构建。因此,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提问教学于小学语文课程应用进行探索,不断优化提问板块设计,使之有效性最大化。
        1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课堂提问的内容设计具有一定的原则性,主要是强烈引导性、清晰目的性、深刻启发性三大原则。围绕三大原则设计问题,能够推动受教者在语文学科以及整体上的发展。
        1.1 强烈的引导性
        小学是学子发展的初始阶段,自身并不具备完全独立的学习能力,因此对教师的引导教学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具备强烈的引导性,使学子能够通过问题找到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向,发挥自身的课堂主体作用。引导性问题通常需在课堂教学初期进行提问,从而令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形成一个完整逻辑,进而展开更有效的学习。
        1.2 清晰的目的性
        提问的目的主要有引出主题、引导探究、反思回顾等几方面,问题的内容在很大概率上决定了学生思考、探究的方向。因而语文课堂提问内容的设置一定要具备清晰的目的性,如此才可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1.3 深刻的启发性
        课堂提问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具有思维启发意义,所以在问题设计时需要注意其启发性的深刻突出。提问对学生的启发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发散学生文学思维、调动学生主观意识等等,对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2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效果的途径
        围绕问题设置的三大原则,需要对问题进行巧妙性、趣味性以及科学性的设计,从而使提问教学在培养学子语文基础与素养上发挥出极致作用。


        2.1 巧妙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语文逻辑
        施教者需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与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针对性、引导性、目的性、启发性的问题的巧妙设置,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逻辑。这就需要教师严格从教材着手,针对不同教学环节,进行具体问题设置,使问题的难度适宜,符合各环节教学需求,这样才可有效优化课堂提问教学效果。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学习《盘古开天地》一课时,施教者可在课前环节设置“大家知道谁是盘古吗?”、“他为什么要‘开天地’呢?”、“他是怎么‘开天地’的?”等问题,问题巧妙在于其逐渐递进的关系,成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在心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逻辑框架,更有利于后续的课文学习。
        2.2 趣味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老师的课堂提问本身具备一定的恐惧感与排斥感,教师需要将问题设置进行趣味化设计,这样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提问氛围,缓解学生的“问题焦虑”。趣味设计问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者丰富的实际工具以及多样化的提问方式,使学生更加自然地接受问题,并主动产生探究问题、回答问题的兴趣,进而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自主能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动画,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在青蛙眼里和小鸟眼里的天空大小不一样呢?”学生在这样的提问氛围中,能够更加开放自身的思维。
        2.3 科学展开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发散
        问题的合理设置是展开提问教学的前提,同时还需具有科学的提问方式,才能够使问题本身的作用得到最佳发挥。提问形式根据问题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判断是非、描述表达、分析讨论、比较鉴别以及联想想象等,施教者要在展开提问时需要清楚问题目的性与启发性特点,对提问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与组合。根据教学的不同环节,基于教学需求,科学展开提问,充分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例如在在《盘古开天地》课后设置题目“假如盘古没有‘开天地’,那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现在的世界会怎么样呢?盘古开天地传递了什么样的精神呢?”巧妙设置提问方式,包含了描述表达、分析讨论以及联想等作用形式,充分对学生进行思维扩展训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环节的有效设计能够促使“全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施教者需要始终围绕强烈引导性、清晰目标性、深刻启发性的三大原则进行问题的巧妙、趣味、科学设置,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逻辑,激发其兴趣,引导其思维的不断发散,最终得到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桂霞.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9(01):42.
        [2]李彦荣.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课外语文,2019(04):4-5.
        [3]刘正霞.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对策[J].新智慧,2020(03):85.
        [4]马国举.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上),2019(1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