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宸玮
兰州大学 音乐表演专业
【摘要】美育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葫芦丝作为一种少数民族的乐器,具有音色优美、携带轻便、入门较快且便于集体教学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们的喜爱。葫芦丝进课堂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同时也是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传承。
【关键词】葫芦丝;中小学生;偏远地区;美育教育;民族文化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常用于吹奏山歌、农曲等民间曲调。葫芦丝音色独特淳朴,外观精致,简单易学,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一、偏远地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育现状
(一)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在偏远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部分学校将单一的声乐演唱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由老师弹琴或直接领唱,学生跟唱,而这并不能很好的使学生产生对音阶的概念,只是盲目的模仿老师的音高。而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葫芦丝作为一个较为大众化的乐器,易于学习,民族特色强,是很适合锻炼学生的识谱能力的初学乐器。
(二)对音乐教育经济投入较少
相比发达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来说,偏远地区对音乐教育的投资相对较少,但对音乐的学习并非必然要耗费大量钱财,钢琴、萨克斯等较为昂贵的乐器也并非不可替代。中小学正是对音乐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当前社会提倡美育教育的理念下,可利用葫芦丝这一乐器可以弥补偏远地区部分学校音乐教育的短板。葫芦丝携带方便且价格相对较低,符合大众消费能力。提高当下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同时对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进行学习了解。
二、葫芦丝进课堂对偏远地区中小学美育教育的影响
(一)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美育,即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近几年来,美育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用当然不容忽视。在网络时代盛行的今天,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接触浮躁的快餐音乐文化,对音乐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网络上毫无营养的一些“口水歌”,而学生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老师的正确引导,选择合适的钥匙。葫芦丝这一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的乐器音色优美、操作简单,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树立对美的概念,提高对音乐的认识层面,体会中国传统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丰富了校园文化及课余生活
通过对葫芦丝这一乐器的学习可适当弥补偏远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较为单一的空缺,开展葫芦丝进课堂活动后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汇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学生在学习与联系的过程中也能给同学及家人带来快乐,带给周围的人以音乐的美感和听觉的享受,也是一种合理的情绪表达方式。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葫芦丝教学还能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音乐教师在课上以全班同学为授课对象进行统一讲解以及示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积极地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和帮助;与此同时,葫芦丝合奏需要班级学生的整体配合,并非某个独立个体所努力的结果,当大家集体成功演奏完一首曲目的时候,学生能够从合作学习中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对葫芦丝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促进了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耐心,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三、葫芦丝进课堂的文化意义
我国是由多个民族共同构成的大家庭,葫芦丝是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帮助学生增强民族意识。在向学生指导葫芦丝演奏技巧的同时也可以延伸讲授该民族以及其它民族的风俗习惯,乐器的发源以及乐曲的创作背景等知识,丰富文化认知,增强文化自信。在西洋乐器以及西洋调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对民族乐器以及音乐理论的学习和对优美的五声旋律的认可便显得尤为重要。民族精神是我国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攒下的瑰宝,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让孩子在年龄较小的时候就养成良好的文化精神,这对于其日后的成长、培养政治意识、传承中国文化都可以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结语:葫芦丝简单易学,旋律优美,价格偏低且易于推广。葫芦丝进课堂
对于推进偏远地区的音乐教育无疑是有很大优势和好处的。21世纪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要求逐渐提高,社会对该类型人才也越来越重视,葫芦丝进课堂在未来会得到更多认可。葫芦丝进课堂, 既让学生了解了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 又增加了对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既增强了学生的审美判断力, 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力, 并为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1]陈颖妍. 葫芦丝进校园进课堂的实践与探索[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1]赵玉辉.“葫芦丝进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亚太教育,2019(09):31.
[1]卢静. “合作学习”让葫芦丝课堂更高效[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一)[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2.
[1]李佳瑜.葫芦丝进课堂:将兴趣“请”进课堂[J].才智,2014(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