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周建伟
[导读] 因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通过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专业层次的认知程度,引导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探索基础上进行实践体验,具备学术研究和实践运用的综合素质,在培养结构优化基础上提高人才培养的实际质量。
        周建伟
        陆军指挥学院研三队  江苏 南京    210045
        摘要:因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通过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专业层次的认知程度,引导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探索基础上进行实践体验,具备学术研究和实践运用的综合素质,在培养结构优化基础上提高人才培养的实际质量。高等学校需要立足时代发展特色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多个维度地思考,重点思考通过哪些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更高层面的知识体验,立足哪些教学活动的开展达到预计的人才培养目标,怎样可以满足社会发展提出的高素质人才教育输出需求。所以本文从人工智能时代出发思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培养效果

前言:
        人工智能是国家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持,需要在该背景下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创新性探索,重点分析通过哪些方式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把握教育逻辑发展规律基础上思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策略,通过教育改进的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所以高等学校应该在人工智能全面发展背景下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与辩证论述,在把握教育本质基础上重视运用多种教育资源推动培养工作的优化发展,以此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落实。
一、围绕时代发展特色制定科学高等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则应该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思想革新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通过教育要素重组构建更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执行计划,利于通过理念革新推动育人工作的稳定落实。基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高等学校应该革新陈旧的能力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向,在理念革新基础上推动专业教学的优化发展,在“通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利于学生在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也拥有较高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同时需要在各方努力基础上构建全面的教育发展规划,在教育资源优化运用基础上推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发展,立足理念革新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稳定落实。一方面需要在教育部门统一领导下制定科学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在步调一致基础上分析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各项需求,综合多种因素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指导方案进行更新调整,以此给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执行方案指导。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构建提高优秀人才输送工作的开展效率,在提高教育水平基础上综合各方需求制定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1]。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当前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在需求信息分析过程中提出科学的人才培养工作落实举措,立足市场动态优化之前的培养目标。重点对专业课程设置、体系规划、内容选择与培养目标等因素进行考虑,推动全新人才培养工作方针的贯彻,利于收获更高层面的人才培养效果。


二、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研究指出高等学校应该在人工智能全面发展背景下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与辩证论述,在对培养方式进行思考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培养体系,通过多种教育资源的运用推动课程改革的优化发展,利于推动高等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度发展。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会影响整体培养工作的落实情况,所以需要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对多种教育资源配置工作进行探索,在理念革新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的资源分配与利用方案,重视减少教育资源综合使用率较低问题的发生。
        应该从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教育培训与项目资金等方面对资源配置进行思考,立足人才变革构建更加科学的资源利用方案,通过教育培训活动开展提高教师参与高等教育的价值认知,也能在时代特色把握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围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创新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育鼓励措施,立足税收补贴或者是教育项目研究等活动开展提高教师参与专业教学的综合能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教学素养实践探索活动中,利于制定更加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等学校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和专题研讨等活动开展提高教师队伍的组建水平,立足人工智能+X方式构建交叉性的课程体系,在学术研讨和互动交流基础上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情况[2]。在给教师提供职业发展和自主成长平台支持基础上,高等学校应该组织教师在时代发展特色基础上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的方式提高参与专业教育的综合能力。
三、综合多种因素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培养评价体系是推动高等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各项评价工作开展可以分析培养工作的落实情况,也能在评价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的培养计划与改进策略。基于人工智能时代呈现出的发展特色,高等学校应该在更新教育观念基础上对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判断,通过评价工作开展对现有培养工作的落实情况与取得效果进行思考,以此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发展。本文认为需要在把握高等教育特色基础上构建动态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动态评价对各项教育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思考,在科学研判基础上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争取教育资金支持下通过大数据分析等工作开展构建更加详细的教育数据库,从教学状态、基础条件、生活情况、社交情况与毕业质量等子数据库的建立对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情况进行记录[3]。这样可以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第一天到毕业参与工作之间的情况进行记录,通过动态化分析可以掌握学生的成长情况,进而对整体教育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研判并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发展。
结论:
        高等学校需立足时代发展特色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多个维度地思考,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体现出的教育发展情况制定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执行计划,立足理念革新和优化探索提高优秀人才整体培养质量。本文认为高等学校应该革新陈旧的能力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向,重视在理念革新基础上推动专业教学的优化发展。同时需要理念革新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的资源分配与利用方案。此外也要综合多种因素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立足动态评估改进教育方案。

参考文献:
[1]赵智兴,段鑫星.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依据、困境与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0(02):213-219.
[2]王晰巍,李玥琪,刘宇桐等.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国外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趋势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1):5-14.
[3]方华,张惠.人才培养视角下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探析——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教育进展,2019,09(05):534-5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