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丽
西平县高级中学 河南省西平县 463900
摘要: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化,教师需要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受和学习成果,提高教学效果。生本课堂主要强调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期间要把学生当作主体,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进行突出,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的积极性,促使其逐渐养成主动、积极的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学生的发展尤其重要。本文从生本课堂的作用出发,浅析如何在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中如何构建生本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本课堂;实践研究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有教师抱怨当前的学生对语文课堂缺乏足够的兴趣,在课堂上过于沉闷不愿发言,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不佳。教师在课上积极讲解,但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于这些现象和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提出了“生本课堂”的构建,希望能够通过生本课堂,增大学生具体参与范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其学习效果。下面就高中语文课堂中生本课堂的构建展开详细阐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很多高中语文课堂已经开始积极引入生本教学模式。但通过分析发现,当前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学习,缺少感性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不能从教师的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生本理念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该理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少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学生做这做那,而是常用间接性、引导性和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生本理念并不是抹杀了教师的教学作用,其教学引导作用对学生自主学习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把生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语文教学当中,能够突显出高中生具有的主体地位,对构建师生与生生间具有的平等关系非常有利。在新课程理念和生本课堂理念的带动下,教师逐渐将学生转移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是考试形式也都开始鼓励学生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生本课堂实施策略
(一)以生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将学生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从而以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为基础,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因此,教师应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科学的策略进行主体性教学。
例如,在《蜀道难》教学中,教师通过设问导学,将学生快速引入对《蜀道难》这篇文章的学习中,通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言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传统的教师呈现和讲解的教学模式由此得到改变:“蜀即四川,李白将题目命名为‘蜀道难’体现在哪些方面?请阅读并找出相应的例子。”
接着,教师可以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开展启发式教学,突出主体性:“蜀道难的原因在于四川地区的山势险峻、重岩叠嶂。”通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互联网资源对这篇文章的背景知识进行资料整合资料以及语言表达。
然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展开一个辩论赛:展开一个辩论赛:“《蜀道难》的主题是离别还是表明心志诗?”让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主动地思考,并且让学生们在辩论的过程当中发现辩论的意义和价值,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去挖掘一些能够寻根探源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当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更好的去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1]。
(二)以生为本,培育学生的自主性
语文学科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当前的学生当中需要挖掘和培养的。为了提升学生这些能力,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课堂模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获取新知,从而更好地践行生本教学理念。
首先,高中语文的教学引导,可以从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开始。即抓住提问的巧妙处,给学生一个关切与期待的情境,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
其次,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式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要提出预习疑问,因为毕竟高中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并有质疑的能力。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从中收集一些学生预习的存在问题,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思路,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另外,学生毕竟会受学段和知识的限制,对于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可能有偏差,当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出现偏差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并通过网络多媒体上的教学资源来搜索大量习题进行练习,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2]。
(三)以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应当选取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内容,引导学生不断体验、感悟生活,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语文创造思维潜能,使学生自发地对语文知识学习内容进行探索。
以教学《离骚》为例,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模拟相关的情境:“当我们被别人误解时我们会不会对自己的遭遇感到愤慨呢[3]?”让学生能设身处地地体会屈原的心境,从而理解他强调自己的优点是为了抒发自己的不平做铺垫。
同时,教师可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以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比如在学习《雷雨》之后,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富含趣味性的角色表演中,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实践全新的教学模式,落实“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要求,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培养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兵.以生为本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2):19.
[2]周钧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J].读与写,2020,17(15):125.
[3]杨萍.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2020,(30):190.
课题: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中语文集约式课堂建构的实践研究》(编号:JCJYC200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