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热迪木·艾海提
新疆莎车县高级技工学校,新疆莎车,844700
摘要:教育发展的新时代下,德育教育对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强化中发挥着极高的指导性作用。作为技工学校教师,要顺应时代趋势,结合时代特征,加强技工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学校在外延和内涵相互交互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新跨越,并在服务当地经济、培养技能人才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本文明确了技工学校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内涵,在此基础上推进德育教育,切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入师生头脑,形成广大师生工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
关键词:育人为本;技工学校;德育工作
现阶段,社会、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特点。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将直接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对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影响就会变的更为直接。因此,技工学校的学生除了要求其专业技术能力有所掌握之外,还对其职业素养、价值观树立等有着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技工学校为了推动学生更好发展,开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心下移,找准切入点,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专业教学中不断经历实践、认识、体检、感悟、内化等教育过程,实现以育人为中心理念的现实价值,最大程度地了保证德育工作的效果。
一、以学生为中心,设定科学的工作目标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以及青年初期,他们普遍存在成绩落后、学习积极性低、综合素质差、自制力弱的、自我评价偏低的问题,所以大都呈现出或者唯诺是从,或者自暴自弃的现象[1]。同时,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文明礼仪、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缺陷,需要德育工作者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分析和了解其心理认知与生理特点,以此形成德育工作总体目标,确保在开展各项实践教育活动不偏离正确轨道,同时推动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一般来说,技工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并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所以与企业生产管理不同,技工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似乎对教学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习惯于采用“高压”政策管理、约束学生,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甚至很多时候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不应该仅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结合德育教育的实际内容,对每个项目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避免德育工作相关制度流于形式。例如,对于“自尊自爱”项目来说,其范围较广,且内容相对空洞,学生难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落实[2]。此时,可以将其细化为“学生风貌准则”、“文明礼仪考核细则”等,为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实施提供指导,完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综合素养、职业道德的培养,并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达到提升技工学校德育工作效果的目标。
二、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德育工作网络
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3]。就技工学校而言,有专业的教学管理队伍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管理质量。
所以为做好德育工作,学校应在教师的师德师能建设上下功夫,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有了专业的队伍作为基础,他们在后续工作中会更有针对性,所取得的效果也才能更理想。
一方面,学校应当构建起专业教师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网络,定期组织教师德演讲比赛,或由骨干教师到知名院校挂职锻炼,适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课任教师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围绕着育人目标,做好重点时段的各项值班,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可以经常找学生聊天谈心,体会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并在讲课的过程中多引用一些名人的故事,为他们构建一个愉悦和安心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学生们思想道德以及业务技能上都受到德育熏陶,进而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也可以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建立起家长微信群,及时与学生家长展开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吸纳家长的意见,寓德于教,保证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检查,确保工作效果。
三、设计多形式实践活动,推进德育教育
在技工学校教学中,每周的课程较少,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德育工作的认同与配合程度,相关教师可以利用多形式实践活动设计,为学生营造良好文化德育环境,通过文化传递,让学生感受高德育的重要性。
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定期举办文化长廊,宣传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卫生健康常识,以及各类先进表彰,学生活动图片等内容,宣传国家各类资助政策,学生医疗保险政策。建立校史成列室,教育成果展厅,介绍优秀毕业生成功事例,向学生讲解学校发展历程,推动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升级。也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拍照和笔记心得的形式记录身边让你有感触的人或事,给校园中的小动物喂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帮陌生人解决一个困难等[4]。在下一周上课的时候分享给大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包括志愿服务、敬老院志愿活动等等,聚集社会各方力量丰富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也让学生在无形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
总结:
实践证明,做好德育工作,是丰富学校发展内涵、提升学校发展水平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技工院校德育工作中引入育人为中心理念极为必要。通过对学生展开全面分析、设定科学的工作目标、建设立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实现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实施分类分层推进德育教育、组织多形式的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理想、更人性化的教学条件,满足他们未来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鲁莹莹.分析德育教学在技工院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写真地理,2021,(2):311.
[2]柯益智.新时期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策略探讨[J].时代汽车,2020,(21):101-102.
[3]杨冰清.浅析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导入[J].速读(上旬),2020,(2):39.
[4]杨丁弘扬.关于新时期提高技工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卷宗,2020,10(24):259.
作者信息: 帕热迪木·艾海提,女(1976.08.08—),维吾尔族,新疆莎车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 地址:新疆莎车县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