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孝平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李市中学448200
摘要:名著往往以其或优美婉转或犀利简练的笔触,给人以生活感悟、情感共鸣或者体验全然不同世界的冒险等等,品读名著,让读者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乘上知识智慧的翅膀,可以说阅读名著,对于语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最优秀的文本中学习语文知识,同时去感悟万千世界和芸芸众生的不同人生。本文首先探究了名著阅读教学对于初中生的好处,在此基础上了,探究了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与指导方法。
关键词:名著阅读;初中生;语文;指导方法
引言:初中生往往不能把握阅读的方向,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引领学生进入名著的世界。为此,本文在此背景下,首先探讨了阅读名著对于初中学生的人生意义,然后,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指导方法。
一、名著阅读教学对于初中生的意义
首先,开展有效的名著阅读,可以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辅助,语文课本的文本是有限的,名著阅读大大丰富了学生可以阅读到的优秀文本,进一步了解语文广阔的知识海洋,有助于语文学习积累更丰富的素材。其次,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名著往往都有更宏观的人生观,在品读名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目力之外更广阔的世界,了解不同人的不同想法,了解历史上其他朝代作家的所思所想,以及使更绚丽的文字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达到名著教学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作用。最后,如今的初中生,习惯于运用短视频以及更短的文字来了解世界,没有耐心度深刻而长度比较长的文章,开展有效的阅读理解,可以尽快让学生进入名著的世界,让学生更好地体悟阅读长篇的阅读的趣味,同时养成阅读的耐性,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益处。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指导方法
1.由课本课文精读学习扩展名著阅读
学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开始接触到比较深刻的课文,往往需要更强的领悟能力和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真正读懂文章的内容,而通过文章的精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功底和其中渗透的作者情怀,如果想让学生更加爱上作者的相关作品,就得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去真正爱上一篇文章。
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鲁迅的文章,但往往鲁迅的文章也是初中生头疼的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领悟能力受限,或者说本身鲁迅的文章作为白话文的先驱,其中很多句子的表达和现在汉语的表达有一定的出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阅读理解的障碍。在引出鲁迅作品《朝花夕拾》的名著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首先在课本的学习中就是强行进行消化,那么一定不会有兴趣去读全本的《朝花夕拾》的,所有在讲解鲁迅的课文时,教师就要通过不同的形式,例如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国人的状态,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然后结合文章,让学生一步步了解作者创作文章的思路以及崇高的文学理想,带入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在学生吃透一篇文章之后,让这篇文章作为《朝花夕拾》的导读,以小见大,让学生产生阅读全部散文集的冲动。这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适时选出合适的时间节点,把握学生的阅读进度,再辅以趣味性的阅读成果评比活动,真正地让学生进入书籍的世界。
2.从名著导读出发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上文的方式可以用在散文集或者短篇小说集的导读过程中,但是名著往往有很多的长篇小说,从节选的片段来进行阅读,往往难以窥见长篇文章的精髓,如果选用这样的片段,有可能会产生让学生抵触的心态,往往感受不到作品的好,先入为主的带入作品的整体感知。这就要去语文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的时候,短篇集要慎重选择优秀的篇目,而长篇小说的阅读则需要考虑要用整体的思维进行导读,通常长篇小说都有很强的故事性,教师在进行整体向导读时,可以从故事的有趣性切入。
例如,初中阶段要求有很多趣味性较强的长篇小说的阅读,比如《海底两万里》,作为儒勒·凡尔纳“海洋三部曲“的第二部,作者为读者编织了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用跌宕起伏的海底冒险故事引着大家一起在海底世界里游览,作者用神奇的笔触,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海底奇观,同时通过生动描写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故事情节,让读者心向往之。在进行这篇文章的导读时,因为小说有很强的画面性和故事性,教师可以通过边讲故事边留悬念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同时电影画面来引起学生进入这个奇幻的海底世界的兴趣。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于小说的大体有一个了解,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也有很强的好奇心,用这个引子让学生们真正地进入和爱上书本的世界。
结语
综上所述,名著阅读教学可以快速地带领初中生进入书本的世界,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耐心。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从根据不同的名著来制定合适教学方式,短篇集可以采用概括的方式,而长篇小说,则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名著。
参考文献:
[1]任建兵.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J].学周刊,2020(22).
[2]黄纯.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师生读书俱乐部[J].文学教育(上),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