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启会
四川省泸州市泸天化小学 646000
摘要:师生互动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对于师生新关系构建的所提出的具体举措,通过师生互动行为的开展,一方面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探讨师生互动行为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为教学活动的优化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引言:
师生互动分为很多种不同的类型,如基于言语层面的语言互动,基于教学情境中的教学互动,基于情感层面的情感互动,基于教学安排上的时空互动等等,互动的目的不同,形式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相同,但是本质上,都是为了强化师生之间的联系,促使师生关系友好化,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当前互动形式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深入落实,教学课堂活动已经逐步改革优化,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的束缚,一些司空见惯的教育习惯、教育行为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师生关系的转化[1]。
(一)互动意识匮乏
很多教师对于师生互动的重要意义存在漠视心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认为小学生心智发育不完全,互动“无意义”,因此将互动行为流于形式,没有较好的实践师生互动。
(二)缺乏灵活性
很多教师在互动过程中,习惯以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客观上主导了互动过程中,学生只能够被动的通过回答问题来进行互动,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与情况反而无法被教师感知,不仅互动效果不理想,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进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得其反。
(三)时机不成熟
师生互动在课堂中并不是可以随意时间段开展的,而是需要结合实际的学情及教学内容,在恰当的时间段内以恰当的方式展开互动,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内容过于单一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与掌握的,不仅仅是基础识字与读写能力,还有包括学生情感与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互动应当满足对于学生能力的综合培养,而不是单一围绕语文学科的功能性展开。
二、师生互动的具体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师生互动首先要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为基本原则上,围绕这一阶段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征,结合学科特性,展开良好的互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观念
要落实并应用师生互动来优化课堂,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自身观念上的转变。小学生虽然年龄比较小,但是已经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拥有独立思维与情感,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高位”的意识,平等的与学生开展互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多样化形式
互动的形式有很多,不单单从师生语言上的互动,语文本身就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对于文章的情感感知还是对于教学活动中的情境设置,都能够展开互动,通过互动方式的多样化开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如在学习《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时,教师可以从情感上展开与学生的互动,如“你能给小灰兔什么建议?”让学生从情感感知的角度,在教师引导下,与文本教材内容展开互动。或同样以此为例,教师可以创建教学情境,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来演绎这个故事,以这样的形式来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再或者教师可以立足于教学目标本身,让学生基于客观角度来讲述文本内容,即通过学生“讲课”的方式,来形成师生互动。多种形式的互动本质上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而展开的。
(三)遵循原则
互动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化,并不意味着互动教学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及过程,实际上,师生互动并非是万能的,也不是任何教学内容中都必须的,如在识字练习中,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就缺乏理论知识体系,如果盲目开展师生互动,就容易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写字方式,教学意义不明确,因此,师生互动需要遵循的第一个原则,就是适时性。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开展,适时的展开师生互动,及时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始终围绕课堂教学而展开,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其二是自主性原则,师生互动中,学生应当是互动过程中的主体对象,尤其是对于教师来说,要遵循自主性原则,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与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学习过程中发出互动的“邀请”,而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互动完成学习,从而实现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长久延续。
三、结束语
师生互动无疑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形式,但是如何互动,怎样互动还要与实际学情相结合,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个性,盲目套用模板式的互动,不仅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反而会带来副作用,促使师生关系进一步梳理,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断下滑,因此,教师要结合学情,积极探索,寻找最合适自身的个性师生互动方式。
参考文献:
[1]赵宗丽.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应用[J].南北桥,2020(21):132-132.
[2]邱莉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浅析[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05):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