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渗透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许清远
[导读] 高中环节是学生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展开提升与总结的阶段。在高中语文学科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入中华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要对教学观念进行革新,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对语文教学结构展开优化,通过对史料的拓展,对语文教材展开深层次的发掘,对语文教学氛围进行创设,以此构建生动化、灵活化的语文课堂氛围,并且通过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使语文教学空间获得延伸,以此达成落实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方面的核心素养培育要求。

许清远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廉州中学  广西  北海  536100
【摘要】高中环节是学生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展开提升与总结的阶段。在高中语文学科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入中华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要对教学观念进行革新,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对语文教学结构展开优化,通过对史料的拓展,对语文教材展开深层次的发掘,对语文教学氛围进行创设,以此构建生动化、灵活化的语文课堂氛围,并且通过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使语文教学空间获得延伸,以此达成落实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方面的核心素养培育要求。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19-01

        高中环节是孩子三观得以养成的核心性阶段,其中语文学科是高中教育体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对于提升高中生语文的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高中阶段语文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止需要高中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行充分的掌握,更加需要他们对我国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展开深入的了解,继而使其身语文科目素养的发展,和完善得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实现。
        一、高中语文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作用
        (一)推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都趋向成熟化,对外部事物会有自身独到的看法与个性化的见解。把我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里进行有效渗透,能够让高中生对传统文化更加重视,并能够借由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魅力使高中生进行深入的感悟,让他们在获得语文专业内容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热情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继而使文化品格与语文专业知识能够取得共同进步。
        (二)推进学生文化修养提升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富有极其深厚的历史累积,以高中阶段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为出发点,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高中生在对语文内容知识进行学习的同时,对其宽广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行了解,运用多元化、内容丰富、精神层次高远的中华传统文化,来对学生自身具有的文化修养展开高效提升。
        二、高中语文教学使传统文化得以有效渗透策略
        (一)宣讲史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是人文类科目,其教学知识内容里存在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素材。在高中环节语文科目实际教学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去,语文教师可以对语文课本内容中的史料背景进行拓展,借由已经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激发,继而在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展开激发,并以此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
        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荆轲刺秦王》一文教学过程中,在向同学们介绍完编年体、国别体等知识内容后,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荆轲这个人物是哪本书中的人物?”“荆轲事件具体发生在哪个朝代?”教师借助历史地图引入文中人物荆轲所处的朝代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那个朝代所发生的时间进行了解。丰富的历史资料为语文教师接下来的实际教学,做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有益于高中生能够对文中蕴含的知识内容进行领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在高中环节语文科目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渗透进去,历史资料在这之中有着积极关键的效用,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借由对历史资料的讲解与介绍,对高中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进行有序激发[1]。
        (二)增强挖掘教材力度导引高中生体悟文化意义
        学生、教师与教材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三大基本要素,教师根据实际教学任务目标要求,帮助高中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掌握。在高中环节语文科目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把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渗入,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发掘,把教材里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因素向高中生进行全面性展示,让高中生在展开语文内容知识学习的时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展开感悟。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述《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候,教师导引学生以自身原有知识为基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深入了解,带动他们思考,为什么文中人物会具有优秀的人格魅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让高中生收集介绍廉颇,或蔺相如相关的影视资料、文字,使高中生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对文中人物生平经历进行了解外,还对与文中人物相关的文章,与历史故事有了更加精细化的了解。其中,还有学生主动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了其他相关历史人物的故事与历史事件。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对此做了相关的归纳与总结,导引高中生对文中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的了解,继而从中认识到我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与历史背景,以此培育和激发高中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高中阶段语文课堂实际教学里,渗透中华传统的文化,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教材知识内容,导引高中生通过对课外相关资料的学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行感悟[2]。
        (三)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培育学生传统文化逻辑思维
        课堂是孩子取得专业知识的核心场所,所以课堂气氛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学习效果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在高中阶段语文实际教学里将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借由与之相符合的教育手法,创设文化氛围浓厚的语文教学环境,在实际教学氛围带动下,对学生传统文化逻辑思维进行培养。例如,卫风氓选自诗经,是此书内容中的主要构成部分。教师为了能够在语文实际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络电子信息与多媒体技术,为高中生播放与此文相关的影视剧数据资料。然后,教师还可以运用微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剧中人物的历史背景,及当时朝代发生的历史事件等。在这样的课堂实际教学氛围里,学生们不止对文中人物形象有了精确的认知与把握,还能够对古代散文所蕴含的语言特色,有了更为直观化的感知,这会给高中生未来自主对古体散文、诗歌、小说进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高中语文学科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把我国传统文化渗透进去,带引学生在对语文知识进行掌握的同时,对其知识范围进行增广,继而使其养成优秀传统文化逻辑思维习惯,并以此使他们在今后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展开学习时,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学习,是语文学科的责任与使命。在高中语文课堂实际教学过程里,将传统文化有效的融入,既是对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也益于培养与推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语文课堂教学实操中,语文教师要从中学生学习情况出发,对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对教学体系展开优化,探究语文实际教学展开中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的最优教学方法,以此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雪花.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0):110-111.
[2]郭瑞霞.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7):28-29.
[3]闫斌,闫海若.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渗透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35-37.文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