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用语境探究 沙马列色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沙马列色
[导读] 新课改的洪流推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让阅读教学进入课堂,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语文阅读教学围绕教师、学生、课本三个要素展开,通过三个要素的平等交流,达到教与学的目的。随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推动,它帮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语文知识和课外素材,推动课堂进程。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写作这一方面刚入门,急需大量的素材来奠定基础,而此时语文阅读教学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沙马列色   四川省西昌市玛增依乌乡中心小学校  615000
【摘要】新课改的洪流推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让阅读教学进入课堂,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语文阅读教学围绕教师、学生、课本三个要素展开,通过三个要素的平等交流,达到教与学的目的。随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推动,它帮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语文知识和课外素材,推动课堂进程。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写作这一方面刚入门,急需大量的素材来奠定基础,而此时语文阅读教学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用语境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21-01

        引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结合文本的相关语段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练笔,如结合语段的结构进行仿写,针对特殊的句式进行续写、补白等,但这些语用训练多为脱离语境的、浅层的言语训练,学生即使没有学习相关语段也能完成。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教师缺少语境意识,忽略语用练习中文本所特有的语境。
        一、深挖教材,找准语用起点
        语文教材是语用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深入教材之中,对教材中的语用内容进行深度发掘,找准语用教学起点。语用教学包括的内容较多,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语用内容进行整合。比如,识字、释词、辨析句式、修辞、描写、文体、作者等都属于语用教学的范畴。教师要做好综合处理,为学生设计系统性学习方案,激发学生的语用认知思维。语用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而是将语用知识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科综合能力。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分析,顺利找到语用起点。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以设计语用属性比较鲜明的阅读任务:梳理出文中的7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生字的意思;作者用朴实、平和、率真的语言展开回忆,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品味其细腻的情感;课文中有使用反复修辞手法的语句,找出来并细细品析。此外,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还要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跟进指导,比如,在识字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字谜、字理拆分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语言鉴赏时,学生找出典型语句,教师给出鉴赏角度提示,确保鉴赏活动顺利推进;在讲解反复修辞手法时,教师应从其表达作用的角度进行提示,使学生在反复推敲中形成语用认知。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语用性阅读任务,并跟进指导,确保学生语用学习顺利进行。语用不是阅读的全部。教师有意识强化语用阅读,其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即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创新语用教学训练,促生幸福阅读能力
        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要从“听、说、读、写、思”等多个方向展开思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训练内容,能够确保语用要素的全面渗透。


聆听的是语言、陈述的是语言、诵读的是语言、创作的是语言、思考的也离不开语言,教师从更多角度展开语用训练设计,要求学生在训练中完成语用任务,运用语言展开生活实践,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幸福阅读是一种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的体现,教师在阅读训练中有意识增加一些趣味性活动内容,无疑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幸福阅读感觉油然而生。小学生阅读兴趣极为广泛,教师在延伸阅读推介时,需要对接课内文本内容,还要观照学生阅读兴趣取向,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适合的阅读素材,在丰富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这对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积极帮助。
        在教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以复述形式讲解文本内容,然后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的阅读内容。如《螳臂当车》等。教师在延伸阅读训练任务投放时,要求学生不仅要展开深入阅读,对文本故事有一定了解,还要建立讲述提纲,准备参与班级讲述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推介展开课外阅读学习,很快就找到一些适合的阅读素材,并做精心准备。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讲述阅读故事,并做评选活动,推选出小组代表,参加班级展示活动。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对学生具体操作情况做指导,学科训练获得丰富成效。
        三、加强词语品读,深入文本语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中一些词语的理解很重要,这需要充分结合课文的语境进行分析和品味,进行科学的鉴赏,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指导,带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细节,让学生在词汇阅读过程中不断深入课堂课文的语境,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弄清、理解、真正读懂课文的内涵和真谛
        例如,在教《将相和》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含义和真谛,老师可以在带领学生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阅读关键词和经典句子。 在这里,老师可以以“跪”字为关键词,通过解读“跪”字将学生引入课堂课文语境。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简要叙述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通过我们的初步阅读,可以看出廉颇想真诚地道歉。 读完后,你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廉颇是怎样的人? ”。 学生回答“一个忏悔廉颇、一个诚实廉颇……”后,继续提问“用什么样的话能表达廉颇的诚意和忏悔?” 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倒“跪”字。 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后辈都会向长辈下跪,所以廉颇作为蔺相如的平生,居然下跪了,这足以体现出廉颇的诚意和忏悔。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内容中都有一些经典关键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加深这些关键词的质量,将学生深入到文本语境中,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结束语
        在微观层面,对语境的关注无疑是学生进行语用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从纷繁的文本信息中准确把握文本语境、文体语境与文化语境,实施与之相应的语用训练。只有这样,语用才会走对方向,训练才会有语文味。
参考文献
[1]吴丹.试论“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18):142.
[2]刘娜. 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黄春雷.紧扣文本,注重语境——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10):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