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之有效提问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代弦
[导读]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数学学科是其中一门非常关键的学科。提问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掌握有效提问的方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本文在了解有效提问的基础上,与实际教学案例结合,对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提出了以下看点:

代弦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新生小学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数学学科是其中一门非常关键的学科。提问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掌握有效提问的方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本文在了解有效提问的基础上,与实际教学案例结合,对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提出了以下看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22-02

        一、有效提问基本的特征
        有效的提问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少也没关系,但是提出的问题务必要好,既能启发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又能把问题刚好提到那个点上,这就是有效的提问。
        1.有效提问的提问者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提出问题用小学生好理解的词语来描述。大多数情况下,老师课堂上的提问为什么会让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不是因为原本内容太深、太难,而是因为老师没有把问题表述的很清晰。
        2.提出的有效问题是很开放的。一些问题的谜底是可以非常明确的。这样的问题只要有一个学生正确解答出来,那其他学生就没有机会了。这样期下去,学生能答对的学生会越来越感兴趣,那些没有机会回答的同学会越来越没有兴趣,发言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越来越不喜欢的事。如果老师的问题非常的灵活,有多种表达的方式,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促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考和发言的都会变得很积极,这是一件令人很开心的事。
        3.提问要与学生现在的认知水平相匹配。学生生活中经历的和知识积累的,如果和老师去比较的话,肯定是没有在同一个水平。
        4.问题不能偏离知识点,要紧扣学生所学知识,提出具有针对性并且有层次的问题。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没有紧密的联系,即使有再多再好的回答,对于这节课来说,都是没有价值的。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有效提问是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作为以一名一线教师,为有以下几个策略:
        1.提问要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参考
        同一个问题,如果教师的提问方式不一样,最终达到的效果也是有所差距的。
        (1)提问应该结合学生本身好胜、好奇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积极全面的思考。教师要熟悉教材,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很好的把控重难点,思考出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教学“角”时,根据学生具备的知识对角的概念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①你知道什么是角吗?
        ②你会画角吗?你能说说画角有哪些步骤吗?
        ③能够通过这个顶点画出角吗吗?
        ④你能快速找出下图中的角吗?
        ⑤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个角?
        ⑥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提问能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搭一搭”加以引导如下:
        师:你搭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生1:我觉得要搭成功就先用学具搭一个长方形出来, 然后拉一拉长方形。
        生2:我觉得要搭成功要使相对的两根小棒长度相等。



        以上的教学中教师是以“你搭成功的秘诀”这个问题为导向,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思考,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特点。
        2.提问要问在学生有疑难的环节
        教材的研究对于一名一线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好好的研读教参,把握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需要讲授什么内容,设计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有些什么环节,每一个环节该怎么说怎么问,只有自己做到心里明白,才能真正的帮学生又快又好的突破难点,例如学习《倍数和因数》一课时,学生理解与掌握如何找因数就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在理解因数的概念的基础上,留足够的时间小组探讨,然后记录下来。
        3.时刻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选择恰当的时间使用探询性问题
        探询性问题就是当学生回答完你的一个问题之后,在那个问题的基础上又问一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更加熟悉教材,能很好把控住教学的重难点,清晰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恰当的问题进行追问。这对于教师来说是很具挑战性的。
        (1)使用探询性问题能够进一步检验对知识的理解,快速简短的回答不能把正确答案显示出来,或者答案是准确的,但思路与理由是错误的。当在不确定理解是否得当的时候,通过探询性问题可以很快证明。例如在教学“8的减法”时,教师出示情景:“一共有8个气球,飞走了5个,还剩下几个?”,怎么列式?学生回答到“8-5=3”, 教师这时能够追问学生是怎么理解的。例如教学“十几减8”一课时,提出问题后,问学生15-8你会算吗?
        学生:15-8=7因为10-8=2    2+5=7
        学生: 15-8=7因为15-5=10   10-3=7
        学生:15-8=7因为15-1-1-1-1-1-1-1-1=7
        虽然有许多种方法,但是没有呈现出想加算减的方法,此时教师进行补充提问“如果转化成我们以前学的加法应该怎么样计算?”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此时,学生会马上说:“因为7+8=15,所以15-8=7”。及时的补充了提问,从而获得了新的学习方法,引导出了新的学习方法,使得课堂锦上添花。
        (2)使用探询性问题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敏,能引导学生转向新的思考,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三、有效提问要遵循的原则
        1.要遵循启发性的原则。
        2.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紧贴核心理念进行提问,问题要面向每一个孩子,也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差异。
        3.遵守及时评价原则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回答问题正确并且思路很清晰,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并当着全班表扬,表扬的时候要夸的很具体,具体是哪里讲的很好。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课堂提问是一门很有讲究的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教师既要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还要学会善问、巧问。当心中充满着对学生的喜爱与责任,对所教教材重难点把握有度,合理设计问题,才能真正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提问教学功能,激发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高教学的质量。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提问才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学术期刊 《读写算》 2019年1期 作者: 苏宝艳 篇名: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学术期刊 《速读(下旬)》 2018年10期 作者: 王吉萍 篇名: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2年24期 作者: 任殿恩 篇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