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物理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崔尊洋
[导读] 伴随着选课走班的进一步开展,越来越需要对这一模式进行研究,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结合最新的教育理念与以往的分层教学相结合,对当前形势下分层教学的研究进行实例开展,重点研究庆云县第一中学第一批新高考形式下的学生,重点研究选课走班下如何搞好对学生的分层、选课走班下如何搞好对教学目标的分层、选课走班下备课如何分层、选课走班下课堂练习的设置如何分层、选课走班下作业布置如何分层、选课走班下阶段测试题的编写如何

崔尊洋    山东省庆云第一中学
【摘要】伴随着选课走班的进一步开展,越来越需要对这一模式进行研究,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结合最新的教育理念与以往的分层教学相结合,对当前形势下分层教学的研究进行实例开展,重点研究庆云县第一中学第一批新高考形式下的学生,重点研究选课走班下如何搞好对学生的分层、选课走班下如何搞好对教学目标的分层、选课走班下备课如何分层、选课走班下课堂练习的设置如何分层、选课走班下作业布置如何分层、选课走班下阶段测试题的编写如何分层、选课走班下教学评价如何分层七个方面。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教学,新高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43-01

        1引言:
        新的高考改革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新的高考模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高考固然新但是它与旧的高考模式并不是决裂的,这就使得许多教师选择将之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融入新高考改革的大潮。而为了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必须在选课走班的基础上施行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每个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实施选课走班下的分层教学便势在必行。
        2研究实施
        2.1选课走班下学生分层的原则
        首先分层并无绝对的原则,它并不是一成不变成为规矩的原则,
        第一原则-外部师资,选课走班制度,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师资情况,学校的师资是限制对学生分层的一大制约因素,它也是分班教学的重要制约因素,学校的师资直接制约了学生选课走班的情况,所以在对学生分层的时候,必须把握这一条基本原则。
        第二原则-校园历史,学校的教学历来成绩等,制约了对学生的分层,学生在学校始终都会收到学校文化的熏陶,这些软文化,在进行学生分层的时候,一定要重点考虑,这牵扯到学生分班分层后的心态变化。也决定了分层后的动态走向。
        第三原则-稳定原则,经过高一一年的沉淀,学生的成绩已经相对稳定,在学生成绩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分层,这是对学生具体进行分层操作的具体依据,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稳定基础,本次成绩的参考一定要结合全年的成绩,切不可以一次或者两次的成绩进行参考。
        第四原则-动态平衡原则,对学生进行的教学分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结合后期的观察,并有一个过渡期。      
        2.2选课走班下教学目标分层
        首先对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的目标分类,另外要与学科的教学目标相结合,物理的知识能力思维依然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对象,教学目标分类要结合教学大纲,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知道,例如在对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中要求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证明
        另外目标的分层要结合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有些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较差,那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要对本次的计算能力提出相关的要求,尤其是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更加应该注重这一目标,对与第二层次要求熟练计算与掌握,而第三层次则能计算即可,不要求有过多的数学计算方法如微积分。



        2.3选课走班下备课分层
        接手一个班级,应当尽快地了解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浏览相关的物理成绩和物理排名。不仅要了解该生对高中物理知识掌握的状况,还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优点特长都有所了解。学生的情况,除了可以通过考试试卷和作业得以了解外,还应当通过个别交谈来加深了解:因为熟悉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尤其对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存在的缺陷,我能及时并坚持为他们设立各自的“知识能力可发展档案”。在教学、批改作业、考试时发现的问题,就会在各自的”知识能力可发展档案”上留下痕迹社合新兴抽三习求你外的途径:通过师生双方结合,使存在问题得以解决。促使班级整体情况不断优化。
        分层备课,要把握高中物理的以下特点:高中物理是学生自己的思维高中阶段的物理不再是单纯的记忆、 模仿和训练,而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物理课堂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的股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教学活动的场所。
        2.4 选课走班下作业布置分层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使教师充满激情,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将一个知识点下的常规问题由易到难分为A、B、C三大类: A类题是课堂所讲的难度较低的例、习题的再现,可以是原题,也可以是稍作改动但解法基本不变的变题。对那些基础不太好、甚至连听课都有困难的学生来讲这是必做题。B类题是课堂所讲的难度中等的例、习题的对应题。对基础中等的同学来讲,这些题应是必做题。C类题是课堂上较难问题的再现(也可视情况放到B中)、变形也可能是与以往所学知识相联系的综合题,或是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对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同学来讲,应当完成好这些题。
        作业内容分类后,布置时可采取分层要求的方式将学生按前阶段的学习情况划定层次(每个学生所在的层次在一个阶段后根据他们最新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对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要求他们完成必做的A类题后,鼓励他们完成下一层B类题,甚至C类题(即选做题); 基础中等的,B类题是必做题,鼓励他们完成C类题;基础较好的,则要求他们完成好B类题和C类题。有些习题,如估计学生完成起来确有困难,可给予适当的提示。
        学生层次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动态的。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层次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教师应当建立学生档案,及时作出评价,适时调整层次的划分。每单元进行一次划分,对有进步的同学可升到高一级的组(如:B组升到C组),同样,对退步的同学要降到低一级的组(如:C组降到B组)。鼓励学生力争上游,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5选课走班下教学评价分层
        评价过程与跟踪变化,关注过程性,评价学科教师评价实施发展性评价,关注动态变化,根据教学评价室增量评价结果判断教师个体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促进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加强针对性和适切性研究。当然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我校将课堂学习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3研究结论与展望
        新课程改革刚刚开展,在研究过程中因为没有长时间作为积累所以研究不够细致和明确,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开展研究力争更全面更准确。
参考文献:
[1]刘艳辉. 高中物理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2).
[2]刘艳辉. 高考新政下高中物理学科分层走班的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 000(001):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