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技巧探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徐鑫
[导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导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巧妙运用课堂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导语的设计技巧做了简单探析,旨在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徐鑫   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小学部  650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导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巧妙运用课堂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导语的设计技巧做了简单探析,旨在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44-01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就目前来看,依然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的问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地创新教学内容及方法,尤其是课堂导语的设计工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语设计,可以把小学生松散的思维吸引到教学活动当中,并为将要进行讲解的课堂内容做铺垫。
        一、课堂导语设计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课堂导语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引导教学,因此必须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每节课的导语都要明确地将学生带入到课程中。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小小的船》这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小朋友们喜欢画画吗?都画过哪些小动物呢?”最后让学生思考“不用颜料不用笔”可以画画吗?通过提问引导出“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的动物小画家。这一系列的提问,可以快速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趣味性原则
        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可以在设计课堂导语时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例如趣味性小游戏、小实验等,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引导,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1]。
        (三)针对性原则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学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都应注重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根据不同阶段小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课堂导语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征,设计出符合小学生特点,具有针对性的课堂导语。
        (四)情感性原则
        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要注重情感性。成功的语文教学必须包含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新知识。运用富含情感性的课堂导语,可以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情境中,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用情感导语引入教学,“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去年的除夕夜是怎样度过的吗?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坐在温暖舒适的沙发上看着春晚,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糖果和小食品……我们是多么的幸福而美好啊!”通过引导学生对大年夜的幸福回忆,对比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境遇,使学生感悟文中的情感表达,为学习好这篇课文打下基础[2]。



        二、小学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技巧
        (一)开门见山式
        小学生年龄偏小,心智及阅历都处在发育阶段,教师在设计课堂导语时应简单明了,直击主题。例如在教授《小英雄雨来》时,教师可以直接开门见山的设计课堂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文中讲述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岁的雨来,帮助交通员李大叔躲避鬼子追捕,之后被鬼子抓住与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雨来是如何从鬼子枪口下逃脱吗,现在就让我们来走进芦花村,认识一下小英雄雨来吧!”这种简洁明快的导入方式,可以使学生快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想要阅读课文,认识小英雄雨来的积极性。
        (二)引用名言式
        名人名言、诗句、警句等都与语文教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课堂导语设计时,可以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名人名言等作为开场。这些句子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和激励,耐人寻味,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如在讲解《慈母情深》时,可以用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进行导入,学生在看到这句诗时,就可以立刻联系到浓浓的母爱,为学习这篇课文做好情感铺垫,奠定课文学习基调,也加深了所学古诗词在学习中的应用[3]。
        (三)趣味提问式
        提问式的课堂导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广泛,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针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可能设置趣味提问,充分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如三年级语文下中的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时提问,“同学们,有尾的动物我们见过很多,但是有一只猫的尾巴你们见过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从接下来的例文中找到答案吧!”趣味性十足的提问,可以驱使学生进行快乐思考,增加学习乐趣,最终在愉快的氛围下完成学习任务。
        (四)故事引导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故事都持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来进行新课程的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是老师讲故事,也可以是以学生讲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入教学,适用于低年龄的小学生,可以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如三年级下册中《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教师可以用成语故事的形式进行引导,因为文言文相比现代文要复杂和枯燥,小学生初接触此类型的学习内容时是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兴趣也会有所降低,而通过简单的成语故事,可以降低该文言文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4]。
        结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导语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认真设计导语环节,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方向,在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的同时,实现教学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智年.小学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技巧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17-218.
[2]刘怀祖.小学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技巧探析[J].考试周刊,2020,(68):39-40.
[3]张蓉.对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20,(22):32.
[4]李宏霞.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探究[J].考试周刊,2019,(15):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