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大舞台——关注学生发展,打造班级文化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杨春红
[导读] 马卡连柯说过:“集体是一个人的老师。”这形象地体现了班集体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在班级中学习、劳动、交往,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教育,班级文化必然给孩子们带来影响和熏陶。特别是在小班化的环境中,由于班级人数比较少,利用班级文化这个潜在的教育手段,通过创建高雅的物质文化环境、建设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营造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打造以学生为主体建设,文化受益者的小班化文化建设氛围。

杨春红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梅溪小学  浙江  丽水  323300
【摘要】马卡连柯说过:“集体是一个人的老师。”这形象地体现了班集体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在班级中学习、劳动、交往,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教育,班级文化必然给孩子们带来影响和熏陶。特别是在小班化的环境中,由于班级人数比较少,利用班级文化这个潜在的教育手段,通过创建高雅的物质文化环境、建设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营造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打造以学生为主体建设,文化受益者的小班化文化建设氛围。
【关键词】班级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11-02

        马卡连柯说过:“集体是一个人的老师。”这形象地体现了班集体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在班级中学习、劳动、交往,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教育,班级文化必然给孩子们带来影响和熏陶。特别是在小班化的环境中,由于班级人数比较少,利用班级文化这个潜在的教育手段,打造以学生为主体建设,文化受益者的小班化文化建设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将近一年,我用心地经营着班级文化,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创建高雅的小班物质文化环境
        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班级凝聚力。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
        1.细心布置班级墙壁,力求让墙壁会说话
        (1)“七彩彩虹墙暖心窝”。把教室黑板下面的墙壁布置成了一道七色彩虹,彩虹中央有一只漂亮的小船,上面写道:“每天早晨,老师心中都很快乐。因为我发现很多同学,在为集体默默地奉献,我们要把这些美丽的瞬间写下来,贴在这面美丽的墙上,激励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的班级变得美丽起来。”世界不是缺少笑,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鼓励每个同学能够把自己发现的美好的事情记录下来,贴在彩虹墙上,用心与心去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1】。
        (2)“采撷一缕馨香”。 将阅读中有意思的,或者难理解的片断在教室中张贴,或者将课文中觉得写得最好的句子抄下来进行张贴。让学生也学学小作者做一个善良的人,将你善良的愿望写下来,也可以画下来。每一个主题都进行一周,每一次的活动都评出三名“最会思考学习的人”。
        (3)“书写乾坤”。 每个星期的双休日练写一张字,要求自己工整,字面整洁,每周一进行张贴,然后让学生评评有进步的和写得好的人,并能够说出好的字好在哪里。不仅要评出写得好的,更重要的是评出有进步的人,给学生足够的自信,让他们认为把字写好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写字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耐性。在我们班级还悬挂着学生自己书写的书法条幅,这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审美的熏陶。
        (4)“点亮信念的灯”。 30个同学,30盏灯,用自己的行动点亮信念的灯!信念灯上有孩子的姓名、照片,将信念灯分成语数英科四个区域,根据每个人平时的学科表现给孩子们贴星星,慢慢点亮自己那盏信念的灯。
        (5)“小小档案袋承载大梦想”。设计一个大的布袋,上面有很多小口袋,每一个小口袋都是每一个孩子的小小档案袋,将平时获得的表扬信、点赞卡存入其中,使每个孩子都能了解别人,暗暗较劲,又相互竞争。
        2.布置绿色课堂
        为了丰富课余生活,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享受绿意,让他们带来喜欢的植物,写上植物的名称、特性,放在柜子上。课间,学生们或对这些植物进行观察,或进行照料。春天来了,带着孩子们育吊兰,拌泥土、浇水、施肥,吊兰在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夏天,孩子们种火龙果籽;秋天,孩子们养蒜苗……一篇篇优秀的日记在孩子们笔尖流泻出来,让孩子们在课堂之余,享受劳动的快乐!
        3.创建班级小书柜
        一开学,我们班级就建立了“班级小书柜”,“读书温馨角”。每学期全班30名同学,都会精心选择一本最喜爱的图书放在班级的小书柜。为了让班级的小书柜真正成为学生读书的乐园,在每本书的前面张贴好书分享登记表,主动将自己的好书分享给别人并做好登记,每学期都要评选“最受欢迎图书”、“最佳推荐者”。
        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苏霍姆林斯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


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
        二、建设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1.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孩子们
        学习魏书生老师:做甩手班主任。让孩子们养成不要什么都依赖班主任的习惯,要以班级主人的姿态为班级做工作,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构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岗位责任分工,我把班级里的工作细分为三大块,劳动卫生部、服务管理部、文化学习部。劳动卫生部下设黑板美容师、讲台管理员、地面清洁员等十个岗位;服务管理部下设电教小老师、节能小卫士等十个岗位;文化学习部下设晨读小老师、午间小秘书、课前准备检查员、等六个岗位。在此基础上,利用“值日班长”制选拔出值得信任的“领头小干部”,挑选出责任心强的“小干部”担任班委。
        2.创2+3的座位模型,组建互助合作小组
        将全班30个小朋友划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每个学科的优劣相互搭配安排座位,组建学习、生活互助小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注,不会忽略任何一个孩子。
        通过新型班级管理体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育人观,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观念,从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发展
        三、营造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1.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为复杂,最能影响班级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纽带之一。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最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然是与学生交流,我们常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学生谈话、聊天,但班主任不可能每时每刻找每位学生谈话,于是七彩彩虹墙成了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
        2.创设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渠道
        为了能更好地与家长交流、沟通,把班上常用的作业登记本变成了交流本,仍然用它抄每天的家庭作业,老师和家长在上面交流孩子的情况。当家长遇到教育孩子问题时,他们可以在上面诉“苦”;当学生对某些现象感到困惑时,他们可在上面求“教”;当家长有什么要求时,他们也可在上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希望;当学生取得成绩时,老师会在上面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与家长共享快乐……家长与老师的感情也正是在这样的笔谈中越来越浓,班级工作也越做越顺了。我还经常用相机记录下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及时上传到微信群,让家长第一时间看到孩子们的真实表现。家庭作业完成后,家长及时将作业信息上传到QQ群,家校合力,对孩子的培养就更有效,让班级奏出更和谐的旋律。
        3.努力培养健康的班级舆论
        在班级中培养健康舆论的带头人,利用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全班学生,对他们在集体场合多点名表扬,少批评,需要个别教育时要单独批评教育。记得本期刚开始时,我班的讲座周围常有很多小粉笔头、粉笔灰,和一些小颗粒,中午大家在抄家庭作业题目时,我就拿扫帚来扫,学生从外面回教室时,一部分当没看见,就过了,但袁翌阳见了,主动说:“杨老师,让我来扫嘛!”我当时就表扬了他,同学们却不以为然。又有一次,我又在清扫,这时周敏、唐欣主动跑来,争着清扫。正好,接着就是班会课,在班会课上,我很有激情地很夸张地表扬了她们,把她们上升到一种品质优秀的高度来表扬,全班同学听得特别认真。现在,班上一部分学生只要看见地上有纸屑就会主动捡起,看到地上有灰尘、颗粒就能主动清扫。我还比较注意分时段给全班同学树立榜样,让学生感觉班上的榜样多,优秀学生很多,随时有学习的榜样。我常假借科任老师的话来表扬同学们,一会说美术黄老师表扬同学们上课特别专心,很投入,发言很积极;一会又说音乐老师表扬我们班很多小朋友的哥唱得好……虽然有时科任老师们没有表扬他们,我也故意这样说,在班上营造起一种:我们班在不断进步,得到很多的老师的表扬了,让全班小朋友都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好的班集体中,不好好表现自己是不对的,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
         小班化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这些,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如课堂文化的建设、活动文化的开发……以及家庭文化的有力支持,社会榜样文化的树立。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小班化的文化建设会不断彰显成效,培养健康向上的小班化学生,使他们奔向梦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蒋哲力.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 文学教育(中),2013,(05):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