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叶绿妙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叶绿妙
[导读]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叶绿妙    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思孟小学  543200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26-01

        当今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不能再一味地灌输知识,必须要引导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围绕学生这个核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精心设计备课环节,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还要注重恰当地运用评价手段,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
        一般情况下,在课堂最后的几分钟时间段内,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会明显降低,基本上不会听进去教师在这段时间内教授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课外故事,比如《水浒传》、《西游记》、《中华上下五千年》里面的故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单纯地依靠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很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还会因为教学内容过于枯燥而影响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看法,不利于学生今后学习语文知识。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新课标中强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每个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努力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当下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上,因为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心智发展并不成熟,他们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也很难保持对事物长时间的专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个性、爱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态度等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趣味性的事物才会更想探究,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这一的心理需求,应该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思考,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会更为深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树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定位,要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否则如果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思维得不到有效锻炼,一旦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就会变得不会学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留出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要让他们将自己视作课堂上的主人,这样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教学课文《丑小鸭》的时候,学生们对这个童话故事充满了兴趣,教师节就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分别扮演丑小鸭、鸭妈妈、小鸭子、公鸡、小鸟等课文角色,学生们踊跃报名参与,用心的表演课文情景剧,这样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就会活跃起来,真正变成了学生主宰的课堂,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也能对丑小鸭的悲惨遭遇有更多的感受。
        四、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提高认识水平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发“现别人,互相学习”: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我让同学们下位子互相参观作业,然后写出你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的名字。由于优势原则被同学们理解了,发生了可喜的现象:学习差的学生写了优生的名字;学习优的学生竟写了差生的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再如“互改作业,重新认识”:作业批改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其实我们应重视动员学生之间作业批改,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对于分歧的地方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当然,组织学生批改,内容要选择,如果是开放性题目,会更有价值。当然教师要加强批改指导,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五、恰当运用评价手段,增进师生情感
        教学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善于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能起到很大促进作用。教师通过给予学生正面的语言鼓励,当学生觉得自己被肯定和赞赏之后,有助于消除自卑心理,树立了学习自信心,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学习中。除了语言评价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微笑、点头、竖大拇指、轻轻地抚摸头等肢体语言进行评价,这种无声的表现很多时候能够获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具体来说,如果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对他肯定的点点头,微笑地表示满意;如果学生准确回答问题,可以拍拍他的肩膀表示很好;当发现学生没有集中精神听讲时,可以通过沉默、轻咳等方式引起学生注意……可能老师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促进课堂教学活跃高效地开展。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因此,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摒弃传统语文课堂上所存在的教学弊端,创新前沿的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重新构建合理的、氛围相对轻松的语文课堂。同时要运用科学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要给学生提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己”的交流平台增加互动性,从而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红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
[2]王庆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5(02)
[3]年娟娟.浅析小学语文的课堂有效性教学[J].未来英才,2017,(2):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