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文化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案例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颜丹
[导读] 如今保存在黔北道真仡佬族苗族县等地的傩戏文化,起源于商周时期。当地很多人都知道傩戏,部分人或多或少地会一些傩戏表演,但是,真正知道傩戏起源的,寥寥无几。

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中学   颜丹 

        如今保存在黔北道真仡佬族苗族县等地的傩戏文化,起源于商周时期。当地很多人都知道傩戏,部分人或多或少地会一些傩戏表演,但是,真正知道傩戏起源的,寥寥无几。
        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傩戏文化作为华夏民族历史最悠久的戏曲文化——被称为戏曲文化的活化石,自然就成了炎黄子孙继承弘扬的优秀文化之一。为了更好地传承傩戏文化,学校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载体。
        在七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我便尝试着将当地喜闻乐见的傩戏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部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课“青铜器和甲骨文”一课的教学中,我融入了傩戏文化的起源简史。
        首先,在导入时,我用多媒体展播出一张傩戏面具图片,再播放歌曲“一堂傩戏听道真”,歌曲播放完后,我再设问: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内容么?
        生答:唱的是关于傩戏的。
        师评:对,这首歌唱的就是咱们道真仡佬傩戏文化的内容。
        师问:同学们认识屏幕上这幅图吗?
        生答:这是傩戏面具。
        师评:对,这是咱们道真仡佬傩戏表演者在表演时戴的面具。
        师问:大家都知道咱们道真仡佬傩戏文化,那么,有没有人知道傩戏起源于什么时候呢?
        全场鸦雀无声。
        教师:没关系,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傩戏文化的起源。
        导入新课,青铜器和甲骨文。
        多媒体上展示材料:
        傩肇于殷,本为殷礼,于宫室驱除疫气,其作始者实为上甲微。
        ——饶宗颐
        设问:阅读材料分析,傩戏文化产生于什么时代?当时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回答:
        生答:产生于殷。作用是驱鬼。
        师评:对,材料中显示傩戏产生于殷商时期,本为当时的一种礼制,名为傩礼,主要作用是上层社会宫室用于驱除疫病。当时傩礼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跳傩舞或跳傩,表演者面带具有特殊身份的面具,边唱边跳,手舞足蹈。据目前发现的史料,傩戏的历史只能追溯至殷商上甲微时代。
        根据王国维先生《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的考证,认为上甲微远在商汤之前。由此可见,傩戏的最早历史可追溯到夏朝时期,但是夏朝没有具体史料来佐证这一史实。因此,这也仅限于是推测结论。


真正有史料佐证傩戏存在的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时代,在大量出土的青铜礼器上都或多或少地对傩舞(戏)有所记述。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史料,它最远也只能追溯到殷商时代,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
        综上所述,傩戏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它可以追溯到夏朝,远早于甲骨文时代。
        在商周时代,除了甲骨文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文明——青铜器。
        青铜器是商周时期的文明代表,现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是司母戊鼎,重达800多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夏朝,夏朝的青铜器多为食器。到商周时期,青铜器从原来的食器发展为礼器,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权力,此时的青铜器更成为了一种权力的象征。在这些形形色色大小各异的青铜器上,大多刻有文字和图案。青铜器上刻有的文字,史学界称之为铭文。
        青铜器上刻的图案大多是些张牙舞爪的人面兽身图案,有面具图,有集体舞蹈图等,有些图案旁边还有铭文记述。从这些青铜器上的图案和铭文记述,依稀可见傩舞(戏)表演。根据青铜器是一种权利的象征,基本不可能出现在民间,得知当时的傩舞(戏)表演是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宫廷)的一种消灾祈福,消灾延寿,消灾避祸,祈求平安的浓重活动。从这些青铜器图案关于傩舞(戏)的表演和铭文记述来看,说明当时傩舞(戏)表演是比较普遍的,甚至可以说是盛行。
        傩戏在商周时期其实还不叫傩戏,它叫傩舞或跳傩。随着时代的变迁,傩舞也经过长期的演变,从傩舞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傩戏。傩戏表演的精华在于它的面具,它的形式不只是跳,唱等单一的形式,它是集说、唱、跳、吼、演、哭、笑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表演过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到如今保存较完整的,国内外傩戏研究界都认为我们黔北道真仡佬族傩戏文化最古朴,最有研究价值。因此史学界有这么一句评价:“世界傩戏看中国,中国傩戏看贵州,贵州傩戏看道真”。
        在教学中运用当地大家熟知的傩戏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由近及远追溯历史史实,从熟知中挖掘陌生,在陌生中熟知。
        通过对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同学们很乐意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入手,由近及远追溯历史。在教学中,我将历史史实融入于故事中,通过一段一段鲜活的故事讲述出来,大家在听故事中吸收历史知识,这样,使得大家都认为枯燥,晦涩的历史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大胆地设想,在经后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尽可能地选取大家耳熟能详的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历史教学的引子,引导学生由近及远地去追溯历史。教师在备课中做好充分准备,搜集好相关资料,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搜集的这些资料整编成故事,巧妙地将课本知识融入故事中,再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中用故事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信息时代,学生们早已不喜欢死板的说教,他们判断老师的好与不好,大多数并不是看这个老师讲得有多好,多深,知识功底有多厚。他们判断一个好老师,往往是看这个老师是否有趣,是否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调动学生的兴趣,不只是老师的学识决定的。更多的是作为老师,能否洞察学生的心里,能否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就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课堂上讲点学生感兴趣的事,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巧妙地融入课本知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现代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多的是传授学习方法和经验给学生,至于那些课本知识,学生能看懂的就引导他们自己去学。老师要做的更多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在课堂充分发挥出来。
[ 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仡佬傩文化元素融入初中政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的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