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舒小容
[导读]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以及帮助学生形成对阅读材料、课外读物等的深度理解,这是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难题。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实验小学   舒小容 438700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以及帮助学生形成对阅读材料、课外读物等的深度理解,这是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难题。而导致学生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采用批注法辅助学生进行阅读,这是一种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意在通过写来强化读,通过写来启发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
        引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批注式阅读模式,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求,教师要从批注方式选择、批注方法传授、批注训练升级等角度展开创新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利用多种批注方法展开深度阅读,进而构建阅读认知体系。批注式阅读不是单纯对文本内容进行评价,其包含众多内容,教师要将批注式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的习惯。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注式阅读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第一,批注式阅读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需要读文本内容,还需要在阅读时进行批注,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主阅读的真正作用第二,在学生进行阅读和批注时,教师要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更为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从而获得一定的感悟;第三,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需给学生带来良好的体验,批注式阅读能够增进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与互动,为学生带来更好的阅读感受,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引导批注,内容导入
        批注式阅读并不完全等同于做笔记,它更倾向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有关的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在课前自由批注。具体可以将学生划分为4人一组,互相学习和讨论各自的批注内容。在初始阶段,学生的批注一般比较简单,以文字或符号为主,即用简单的文字概括每一段的基本内容,围绕一些字词和句段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为了提升批注效果,教师应该进行示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学生借助教师的批注示范,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有效参照范例进行批注,让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
        以课文《将相和》的教学为例。文章讲述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本身其实很有趣味性,也很有教育意义。但是作为小学生,对于古代的故事却并不十分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用批注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热情。比如,针对文中“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这一内容,教师写下了这样的批注:“蔺相如真是个聪明的人。他能想到秦王想不到的主意,感觉像个特工一样。”这样一种批注方式,是模仿学生的视角对蔺相如这个人物进行解读的。通过这样一种演示方式,让学生明白了批注可以怎样用,可以达到怎样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进行批注,教给学生批注阅读方法
        当教师完成准备工作后,需要为学生准备一定量的阅读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批注式阅读习惯。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批注,无论是在具体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阅读时,学生都应积极进行批注。除此之外,教师要尽量避免过多地纠正和干涉学生的想法与意见,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权,让学生感受到批注式阅读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三)语段理解,情境学习
        语段批注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段落,让学生学会批注的方法。例如在《猎人海力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猎人海力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可以从文章中选择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描写,如热心、甘于奉献等。在学生批注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巡视,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批注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并为学生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思路指导,让学生的批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学生能尝试用一段文字去解读一句话时,也就表示他们已能够在原有的感想式批注基础上进行联想式批注。“理解课文含义”的深度内涵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表达内容的特点,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分析。
        (四)引导学生展开批注式阅读,引入画式批注
        画式批注直观、操作简单,又非常醒目,深受学生青睐。教师在引导时,要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符号,培养学生的阅读操作意识。如教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时,教师为学生做示范诵读,并要求学生用笔画出一些典型的词语或者句子,可以用圈圈标注典型的词语,用波浪线标注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熟悉的符号展开具体标注。学生对这样的批注非常熟悉,能够顺利进入状态。在教师诵读结束后,学生的批注都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再组织学生展示标注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鉴赏分析,课堂阅读进入深度探究阶段。小学生大多没有标注阅读习惯,教师对此需要有更清晰的认识,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批注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批注阅读意识。画式批注有广泛的用途,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出积极探索,培养画式批注的习惯。
        结束语
        结合小学生在阅读能力上的短板不足,我们通过批注式阅读可以进行有效的调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批注是一种高端性的思维认知,需要学生将感知、理解、体验、质疑等不同的思维活动融入阅读过程,才能丰富批注方法,养成批注意识,在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其内在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黎昌友,何正良,应冰琪.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179.
[2]朱红霞.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探究[J].情感读本,2019(35):118.
[3]覃海琼.小学语文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分析[J].读写算,2019(3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