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周海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周海桥
[导读]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思想文化素质初步形成的阶段,需要注重学生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履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六寨镇中心小学   周海桥  547217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思想文化素质初步形成的阶段,需要注重学生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履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应当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推动学生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并提出了传统文化在其中的渗透措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现状;措施
        我国拥有千年的历史,在千年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文化和智慧,也延伸出许多耀眼的文明历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得以健康茁壮成长,感受文化的魅力。然而,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不注重传统文化的现状,过于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断下降,不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提高。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不成熟,对于事物充满好奇心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用一些枯燥乏味的教学措施来开展教学,这就导致课堂过于形式化,不利于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此外,还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对此,在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传统文化教学的开展,为学生们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1]。但是,学生若只是了解传统文化,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从本质上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
        二、当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在教学领域也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但是很多学校在对学生学习质量评判的过程中使用的仍然是传统评价标准,利用考试成绩来评判,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全面提高素质。同时,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也会过于注重课本知识内容的教学,没有在其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使得传统文化教学过于单一,没有吸引力。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但是教师只是让学生找考题,理解考点,并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感受诗人的精神[2]。对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养成只是学习知识的习惯,会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思考,无法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
        三、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一)开展诵读教学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包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知识,当前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尊重文化多样性,关心当代生活,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这就表明,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们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


教师可以利用经典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去领悟文化内涵,在经典诵读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心理和认知水平出发,为学生开展各种诵读活动。例如,在学习《弟子规》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诵读。若是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还是让他们死记硬背的话,可能会产生厌烦情绪。对此,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们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观看,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能够降低理解难度,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诵读。再如,在学习《三字经》时,也可以利用男女对诵的方式,将班级分成两组,分角色诵读,这样通过声音的此起彼伏,可以营造一个更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从中感受文本的美感[3]。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举办诵读比赛,让学生进行竞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诵读兴趣,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开展中,写作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这项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言基础。与此同时,也是当前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开展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其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素材,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想在日常生活中所庆祝的节日以及节日的传统,并将其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开展写作训练。教师可以以“中秋节”作为写作示范,为学生们讲述中秋节的民俗和由来,进一步让学生将传统文化与中秋节联系起来,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将自己了解的文化知识融入到写作过程中,促进写作能力的不断发展。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也是语文教学开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包含丰富的文化知识。教师在对古诗词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含义。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为学生们播放古诗词的相关视频,更好地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悯农》这首古诗词时,教师就可以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为学生们寻找一些相关的多媒体素材,播放老农民辛勤劳动的视频,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促进古诗词情感的表达,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4]。在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下渗透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吸收,促进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开展朗诵读教学,在写作和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推进传统文化教学开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肩负起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曹晓燕.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J].读写算,2020(36):45-46.
[2]黄瑞霞.刍议创新观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入方法[J].学周刊,2021(02):127-128.
[3]王旸.诵读经典,传承文化——探索小学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J].读写算,2020(34):27-28.
[4]邵虹.融合课程 传承文化——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试题与研究,2020(33):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