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教育对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刘爽
[导读] 美术教育对学生艺术气质、综合素质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美术是学生最喜欢的艺术活动之一,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玉峰镇五方小学    刘爽

摘要:美术教育对学生艺术气质、综合素质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美术是学生最喜欢的艺术活动之一,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利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开展美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以及想象力,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美术教育;小学低年级;学生;影响
        引言:小学美术教学的目地不是培养画家,而是通过美术的教学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得到成长和提升。
        一、激活创新思维
        美术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内心不一样的情感和知觉。所以,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表面的美,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领悟内在的神韵。如果创作者本身的构思落于低俗,那么其作品也称不上是一件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只有拥有创新能力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施展自身的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在对《生活中的暖色》进行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许多用暖色调绘制而成的作品,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秋收的画作,思考通过这个画作自己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表示自己联想到了暖洋洋的阳光、温暖美味的热汤;之后,教师继续给学生展示红色的喜庆作品,学生表达出自己联想到了吃火锅,麻辣汤汁滚滚沸腾或者是像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十分热闹……通过这样的展示,学生联系自身的感知,意识到了暖色是什么样的一种色彩表达,会运用在什么样的场景之中。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准确地感受、领悟到了暖色所表现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比教师机械地进行讲解,效果要好许多。美术与学生的观察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他们的创新意识被激活后,自然就能够以一种积极的热情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高效化。
        二、培养动手意识
        学科教学的过程均是先了解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再运用知识进行实践。因此为了更好地锻炼与挖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需要老师深入开展美术作品的鉴赏力度,把课程的知识点以直观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并罗列重点与难点,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非“遍地撒网,却学而不精”的局面。将理论知识做好充分的理解后,既有利于推动学生进行实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实践的自信心,培养动手意识。
        例如我在《风景如画》一课的教学中,就利用多媒体首先为学生系统性的拆分画作元素。以派别为区分要素,深入风景画的不同表现形式,带领学生认识在创作中可以根据创作目的的不同而进行创作。为了适应小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专门选取了两种风格与表现方式均相差很大的代表作。


分别是莫奈的《日出·印象》和梅伊恩德尔特·霍贝玛的《米德赫尼斯的林荫道》。教师选择《日出·印象》这幅画,旨在教会学生赏析风景画中对“光与色”的追求。一天当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光的强弱、方向与冷暖均会不同。作者莫奈为了更好地呈现自己眼中的风景,经常不辞劳苦在外作画,追逐着光的变化。他对于传统风景画中的透视、具体细致的外轮廓视而不见,只追求在光色照耀下风景的呈现。我为学生讲解完莫奈的艺术风格后,又进一步讲解莫奈的笔触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自我的、创新的笔触去描绘心中的风景,不要求具象,只要求光与色的感觉。
        三、培养鉴赏习惯
        一切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才能更好地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美。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美术素材,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亲身经历讲述、实物演示等各种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评价、欣赏事物的美,引导学生养成发现生活中的美的习惯,从而养成审美鉴赏的习惯。
        例如,教师在讲授《我们去旅行》这一节课时,便充分地与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丽。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去过哪些地方旅行,在旅行途中发生了什么样的趣事,见过什么样子的风景,自己带了什么行李。通过生活经验的分享,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为接下来的环节作好铺垫。很多学生说出自己在旅行中的糗事,包括忘记带重要的物品、途中发生了意外、闹了笑话等等。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谈论旅行前应该带什么物品,小组交流并合作用一幅画画出来(饮用水、身份证、钱财、背包、路线图、衣服等),之后全班交流。教师观看学生画的作品,并开玩笑地说:“你们小组为何将路线图化成了一条条蚯蚓呢?”通过此举让学会说呢过明白路线图不仅要画出路还要标记重要的地点。并进一步指导背包等物品怎样描画才更加逼真、漂亮,让学生进一步修改,并互相评价。由于这些物品都是学生常见的物品,学生在鉴赏评价时也有一定的标准,对于其他小组画的作品可以进行细致的评价。最后,学生对作品进行修改,并评选出最漂亮的小组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绘画的情况进行相应指导,让学生借助圆柱体、长方体等常见的物品来组成背包等复杂的常见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品之间的联系,感受生活中物品的线条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漫长的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任课教师要坚持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去教学,并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对于挫折感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激励,使学生也能在课堂之中积极学习,充分投入其中,从而提高整节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想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不仅需要任课教师的长期坚持和努力,在课下耐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更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坚持认真学习,有效保持课堂学习的连贯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研究[J].读写算,2020(21):127.
[2]高波.培养小学生美术课程创新精神的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19(12):95.
[3]高心.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情感读本,2018(3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