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育人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李丽芳
[导读] 在不断完善的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理念从之前的应试教育观念逐渐转变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李丽芳
        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不断完善的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理念从之前的应试教育观念逐渐转变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中,分为低年级与高年级,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启蒙时期,尤为重要的就是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高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需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激励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展现自我。激励策略的提出,为教师的教育工作提高了效率,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激励学生自主的去进行学习,让学生发现学习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基于此,本文将从教师如何通过激励策略来实现育人工作做出研究。
        关键词:小学育人 激励策略
1激励策略不完善
    在传统的育人工作中,教师一直扮演着拥有绝对权威的角色,学生提到教师表现出来的大多数都是畏惧神色,并没有学生敢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导致学生不能与教师在融洽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前,教师育人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应付考试,考出优秀的成绩,并不会去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教师跟随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打断与批评学生,而不是在他们提出疑问的时候鼓励他们继续说并对疑问进行解答。在实施激励策略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对育人工作的看法,把学生放在同等地位进行换位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激励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
    育人工作是渗透于小学教育的各个地方,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课堂当中的育人工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除了把课本知识讲解给学生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考。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里,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敬佩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不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生活体验《量一量、比一比》时,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室的长度是多少吗?有没有自己的办法把教室的长度准确测出来呢?”由此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激励学生大胆的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无论学生回答的情况如何,教师应该及时表扬学生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
3育人工作中的激励策略
3.1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在进行激励策略育人工作中,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由于我国的小学学习阶段有六年,学生都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每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公平对待每位学生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去实施激励策略。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来鼓励学生学习,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应该同成绩好的学生作比较,而是使用激励性的话语来鼓励他们学习,提高他们在学习中的信心。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中,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差异性,每位学生对年、月、日的理解不同,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对于一些理解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进行教学。一些学生理解不到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节日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告诉学生他们很棒。而对于已经对年月日有部分了解的学生,教师在夸奖他们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
3.2低年级与高年级的不同
    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而言,小学教师在育人方面作为一位启蒙者,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过小,没有判断对错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育人工作时,应该注重教授学生对于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在进行激励策略教学时,不同于低年级的学生,高年级学生已经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仍然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学习中进行激励教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是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在激励学生学习过程中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效率。
4合理运用激励策略
    许多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在运用激励策略进行教学时,往往没有达到想要体现出来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对学生造成心灵的伤害,所以教师在进行激励策略育人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能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学校可以派遣教师去学习最新的育人知识,让教师明白如何运用激励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育人工作中,并不是某一位任课教师的工作,而是每一位任课教师都需要对学生采取积极策略进行教学。教师巧妙的运用激励策略进行教学对小学育人工作的开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励性的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的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活跃的课堂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轻松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只有合理的采用激励策略进行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程度,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最终去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菊芝.有激励,才有活的学生——关于小学高学段育人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8):230. DOI:10.3969/j.issn.2095-4751.2018.18.226.
[2]石雪琴.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7):752.
[3]边巴罗布.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36):112-112,113. DOI:10.3969/j.issn.1673-9132.2015.36.123.
[4]徐安君.以鼓励教学育人,以激励制度管理[J].年轻人,2020,(7):34. DOI:10.12214/j.1672-3872.2020.07.029.
[5]滕波.浅谈班级管理激励策略[J].学周刊:B,2011,(11):16-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