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熊丽
[导读] 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于学生的教学更注重的是的核心素养的发展
        熊丽
        重庆市田家炳中学    400016
        摘要: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于学生的教学更注重的是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初中学生的思想价值依然处在不断完善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成熟,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通过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引导,完善学生的情感价值塑造和心理发展的建设,教师需要创新教学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以知识学习为主线,通过科学教学方法的实现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塑造。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教育本质就是立德和育人,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学生的独立意识开始觉醒,却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无知而又无畏的心理特点很容易让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建立错误的价值的取向,而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规范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提升法治意识,在阶段性教育中为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层次性渐进引导培养,根据单元主题内容教学进行相应的培养,将每一个的章节内容以主题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单元主题构建的完善的知识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可以进行系统性的知识学习,在创新教学中充分围绕学生而展开教学的设计和活动,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具化到社会生活和学生探究的主题之中,教师进行典型的案例分析,在主题探究中以生活化的视角和自身的思维认知进行理论的感知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以直观的生活现象进行呈现,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深刻的认知学习。例如在“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节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技术媒体导入父母虐待的儿童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以法律视角和道德视角,对受害人和施暴者进行理论的阐述,让学生以生活视角和理论知识进行法律和情感的双重论证,从四道防线中,从道德层面上升到法律的层面,通过理论和生活的印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知法和用法。
        二、辨析式核心价值引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角度价值分析和观点的阐述,让学生可以在探究活动中拓展知识视野,在多元文化价值冲突中可以加深对于核心价值的认知理解,通过辨析式的价值引领,培养学生能够以科学理性的精神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让学生对知识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具化直观的行为的认知,例如在疫情期间,无数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坚决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作出这样的举动进行辨析,在辨析的过程中,对典型范例进行深入分析,展示自身的观点,同时在价值矛盾冲突中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让学生在辨析过程在多元的价值理念中的明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在政治认同中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的行为意识。
        三、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道德和法治是抽象的意识概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可以得到直观学习认知,以真实的情境环境驱动学生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可以进行多角度,多方面辨析,例如在“角色和责任”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责任和角色之间观念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同角色应该承担起不同责任,以科学的辩证精神促进对于学生的价值引导和行为选择,教师通过生活化情境,让学生理解阶段性成长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责任,通过不同的生活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以科学的精神认识到个人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特征,在情境教学中加强对于自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约束,以理性的精神认知自身成长阶段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通过学生的综合分析以科学精神为自身树立积极的行为价值引导。
        四、生活教学,社会活动实践
教师可以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在课堂之中,让学生将知识概念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加深学生的直观认知学习,通过抽象和具象的结合,让学生以生活化的视角更容易理解知识概念的内涵价值,生活化教学的形式也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的深入理解,同时教师也需要让学科教学和社会活动实践进行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印证理论,在实践中塑造良好的行为价值意识,教师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成为生活中的小小志愿者,对社会上不守规则的行为进行纠正,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性,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个人修养,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五、结束语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将的课堂,生活,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以生活化教学例证课堂的理论知识,以社会实践塑造学生的道德规范和法治意识,通过创新教学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周圣山, 周涛.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与《道德与法治》编者商榷[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 725(11):78.
[2]杨一鸣, 王磊. 彰显国家意志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思想刍议[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00(004):1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