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中农村留守、单亲、孤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杨杰 于娜
[导读] 中职学校中农村留守、单亲、孤儿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从撕掉差生的标签开始,以心治心
        杨杰  于娜
        威海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 乳山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乳山 264500
        
        摘要:中职学校中农村留守、单亲、孤儿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从撕掉差生的标签开始,以心治心,以情怡情,以爱生爱,治未病重于治已病,家校合力,全员关注,必达目标。
        
        关键词:爱、治未病、合力、正确的方法。
        
        中职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是广大工矿企事业的技术人才来源,是“大国工匠”产生的摇篮,未来他们会承担起国家建设的重大使命。中职生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制造”的质量优劣,所以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国家教育的大战略,必须要受到很好的重视。
        中职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迅速变化的阶段,出现了诸如好奇、纠结、叛逆、迷茫等矛盾的心理,特别是一些农村留守、单亲和孤儿家庭中出来的中职生,心理方面的不健康不确定因素更为明显,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的探索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校处于县级市区,所招收的学生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来自广大农村,而做为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农村中外出打工或进入城市发展的人逐年增加,村子里的留守儿童,单亲和孤儿也随之增多,他们因家庭原因导致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所以很多学生就不可避免地进入我们这所全市唯一的职业教育学校。他们很多因为缺少家庭关爱在心理上也大多有着各种心理问题,这给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我校一直重视学生的心理工作,在课题研究上也一直走在全市同类学校的前列,在农村中职生心理及行为问题的研究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总结当前我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够对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孤儿这一中职生群体的心理教育实施途径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为更好地培养他们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一)、从撕掉标签开始:
        教育是一个不断地鼓励学生,肯定学生,把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进行固化的过程,职业教育的大敌是给学生贴上了差等生的标签,对于本来就有自卑心理的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孤儿更不能先入为主地贴标签。而撕去老师心底的标签是重中之重,是帮助学生撕去他们心里的标签的前提,当老师们认为他们是好学生的时候,他们自然就成了好学生。
        撕去差生标签的最好方法是在学生还没入学前,就决定喜欢他们。这和认识不认识学生没有什么关系,快乐是你事先决定好的,喜欢不喜欢学生并不取决于学生本身,而在于老师怎样安排自己的想法。当老师决定喜欢学生的时候,学生自然就成了被喜欢的对象,喜欢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不是差生了。朋友之间相互是对方的镜子,在你的朋友身上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影子,师生亦然。老师把每一个学生定义成好学生,那么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也必定会是好老师。


        (二)、关于爱:
        对于爱的解释有很多,儒家提倡“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认为爱是一种有差别的,有等级的爱。道家提倡爱自己,每个人做好了自己就是对社会的贡献。法家认为爱无用,法才是治国利器。而墨家则提倡兼爱,就是无差别的爱,是一种兼济天下苍生的大爱。老师对待学生就应该是一种无差别的大爱,是厚德载物般的爱,澎湃不断又润物无声。学生不只是被管理的对象,师生也不是对抗关系,班级是师与生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体,大家每个人为这个有爱的集体去努力,当老师和学生每一个人都为这个有机体付出爱心的时候,自己的内心也便有了爱,当自己内心有爱的时候,也便强大了起来。在这样的有机体中就没了农村留守儿童,也没了缺亲少爱的孤儿。
        (三)、不治已病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每个人心底都有阴暗的一面,但每个人心里也都有一份正义和善良。而成功的教育是把那份正义和善良激发并弘扬,这是治未病的根本。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方法就是“治未病”,而“治未病”的根本是弘扬正气,发掘良善,正气足则虚邪贼风不得入,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孤儿并不是注定会心理不健康,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着自己美好的向往,有积极向上的一面,有着比别的学生更想摆脱自己生活状态的愿望,他们更知道生活的苦,自我努力的意识更强。所以如果能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就是“治未病”。
           (四)、不批评、不抱怨、善表扬:
        批评是门大学问,是把双刃剑,用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如果不批评,而是改为平易近人的疏导和规劝呢?“治大国如烹小鲜”,“无为而无不为”。不要事无巨细地去挑剔指责学生,学会适当的视而不见,学会寻找喜欢,屏蔽不喜欢。当你决定喜欢每一个学生的时候,就不会有抱怨了,在领导面前,在家长面前,在同事面前透露出来的全是对学生的喜欢。不抱怨本身就是表扬,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但夸必有方。
           (1)你总会发现学生的优点的,而学生也总是会有优点的,能不断发现别人的优点是一种本事。
          (2)表扬的方式不只是语言,更多的是微笑,眼神,还有肯定的手势,你的喜欢学生总是会感觉到的。
          (3)不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表扬。因为表扬一个学生往往是批评了更多的学生。
          (4)表扬,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发自内心的肯定和欣赏。
         (5)在学生面前降低姿态,善于交心,善于平等相处,善于认错,甚至善于吐露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顺心。降低自己就是为了强大别人,当学生们的内心变得强大的时候,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对于中职学校中农村留守、单亲、孤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我们更应该以心治心,以情怡情,以爱生爱,所有的技术层面的方法必须以此为前提,而且,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某几个心理老师用某几节课的心理疏导就能达成的,重要的是学校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形成合力,时时事事,点点滴滴,春风化雨般的融入,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