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芳
安徽外国语学院 安徽合肥 231200
摘要:基本层次动词是英语学习者在语言认知习得过程中要掌握的基本层次范畴词,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具有认知优先性,普遍实用性和习得拓展性。本文通过研究高校翻译专业英语学习者的翻译实践语料“刷新”一词的译文,发现目前多数翻译专业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因受基本层次动词范畴化模式的影响难以实现翻译的语用对等,并指出从语境到语义,从语义到语用完成翻译的理解与表达的翻译思路。
关键词:翻译专业;基本层次动词;翻译实践
一、基本层次动词及其认知习得
认知最基本的一个方面就是划分范畴的能力,即判断某一特定事物是或不是某一特定范畴的具体实例。人类能在千差万别的世界中找到事物相似性,并据此对其进行分类的过程就是范畴化(Categorization)。范畴系统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呈金字塔的层次性,位于塔尖的范畴高度概括、相对抽象,而愈向下的范畴层次则愈为具体。在这些抽象度不同、细节性有异的范畴层次中,有一个中间层次,Rosch[1]等定义为基本层次范畴(Basic-level category),在这个层次,人们观察区分事物最容易、最直观[2]。基本层次范畴在语言中表现为基本层次范畴词(Basic-level terms)。动词作为构建句子的关键成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其位于金字塔上层的为上位范畴动词,位于下层的为下位范畴动词,位于中间层的为基本层次范畴动词,这部分动词由于构词简单,如“吃”、“喝”等,具有优先习得性;也便于使人们将所指事物与具体动作的表现形式和状态联系起来,具其普遍实用性,如“跑”、“跳”等;学习者还可以在基本层次动词基础上进行联想,比如由动词“看”(look)想到下位词“偷窥”(peer)、“注视”(stare),具有拓展习得性。因此英语学习者优先习得,广泛运用,并拓展习得这类词,形成范畴化习得模式。
二、“一词定译”现象研究
本研究受试者为翻译专业第四学期英语学习者(共42名),在接受实验前有为期一学期的翻译基础知识学习。研究通过语料搜集,语义统计和语境分析三个过程展开。
2.1 语料搜集
选取受试者翻译实践中的句子:“手机刷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句中基本层次动词“刷新”的译文为研究对象,按班次学号及译文出现顺序排序,统计所有译文动词的基本形式(无屈折变形),译文(横标)、译次和占比(纵标)如图1:
2.2 语义统计
统计发现:译文基本层次动词出现次数最多的是refresh,共17次,占40.48%,第二是change,共13次,占30.95%,第三是alter,共4次,占9.52%,第四是innovate,revolutionize,define,transform,renovate,update,improve和maintain,分别1次,分别占2.38%。根据《牛津词典》,以上11种译文动词释义分别为:change:改变提议、状态,颜色,形状等;更换车次、姓名或故障部件;兑换货币;更衣等。refresh:使恢复活力,使振作精神;唤起记忆;更新技术或知识;刷新屏幕显示。innovate:革新或引进新方法、新观念或新产品。revolutionize:使发生革命性巨变。alter:尤指以相对细微但却显著的方式改变性质、成分、状态;改建等。define:下定义,解释说明释义;描绘外形,勾勒线条或轮廓,确定分界线。improve:改善情况;增进友谊;通过教育或经历提高智力;改进风格等。transform:改变事物形态、外观、性质等。renovate:翻新古建筑物;使人恢复活力。update:更新措施或信息。maintain:维持状态或形势;保持水平或速度;保养维修建筑或机器;抚养孩子;坚持意见。
2.3 语境分析
原句基本层次动词“刷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本意指“焕然一新”,比喻“突破旧的创出新的(记录、内容等)”,按原句句内语境分析原句语义为:小小手机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大大变化。那么,在翻译基本层次动词“刷新”时,应符合主动词语义及原句语境。以上统计中,“alter”充分表达出“手机”悄无声息“改变”人们之间的关系,最符合原句语义,且在语用功能上与原文对等。“change”可指改变的范围较广,相比“alter”较为抽象笼统,属于上位范畴动词,却有失贴切。“improve”代表情况改善,更突出事物的向好发展,语义上是“change”的具体情况,和“alter”同属基本层次,但与原语义语境不符。“transform”表示形式上的改变,语义上同样较“change”更为具体,和“alter”同属基本层次,也与原语义语境不符。“revolutionize”突出彻底变化,相对“alter”较为具体,属于其下位范畴动词,只有在更具体的语境下才是符合的。而“refresh”,“innovate”,“renovate”和“update”均有更新之意,但所指内容都与原动词宾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符,误译原词。
“define”和“maintain”二词语义与“改变”或“刷新”完全不属同一语义范畴,错译原词。如下列:
上位范畴动词:change(30.95%)
基本层次动词:alter(9.52%), improve(2.38%),transform(2.38%)
下位范畴动词:revolutionize(2.38%)
误译动词:refresh,innovate,renovate,update(47.62%)
错译动词:define,maintain(4.76%)
2.4原因探索:
结合以上统计可见,9.52%学习者准确理解原句语境并给出语义恰当的译文动词,30.95%学习者选用上位动词,2.38%学习者选用下位动词,47.62%误译,4.76%错译。经调查,多数翻译专业英语学习者在译文动词选词上受认知习得过程范畴化的影响。第一,根据原动词语义拓展同义词或引申原词语义,如:“刷新”的同义词可联想到“更新”,“重新”,“翻新”,“革新”,“换新”等,语义可引申为“改变”,“转变”,“变革”等,继而根据同义词或引申义找到与之一一对应的译语动词,一词定译。在以上所用动词中,refresh使用率最高,“change”次之,可见是最受欢迎的原词近义词和引申义,有些甚至过度引申,如define;第二,忽视动宾搭配,盲目按照所学翻译方法,先译词,再堆词成句,广泛运用同一范畴具有普遍实用性的词refresh(刷新屏幕),renovate(翻新房屋),innovate(创新方法)和update(更新信息)译“刷新人与人的关系,却忽视“词无定译”的特点,少去译后辨析语义和校对语境的重要步骤。第三,译所知,而非译所义,“change”是学习者最早习得关于“改变”意义的词,相比refresh(刷新)更为熟知,跨越到上位范畴,“一词定译”成功从基本层次跨越到上位层次,成了避免无从下手的不二选择。
二、“词无定译”本质分析
翻译专业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较常规英语学习者而言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更注重英汉双语之间的转换,故常常置英汉对等于优先地位,忽视对英语语言本身的理解与分析,按照范畴化的归类方式,误认为英汉对等在于“一词定译”。然而,翻译的过程在于理解与表达。首先,从范畴角度出发,属于同一层次范畴个体之间或存在共同语义,也存在较强的个性特征,比如alter,improve和transform是同属于change下位的基本层次动词,但是alter突出状态的改变,improve强调情况的改善,而transform表达形式的改变。以“刷新”为例,翻译句子“她又一次刷新了自己的记录”,再用alter来译就不恰当了。其次,在文化差异方面,在中国人看来,所有的“哭”都是一类动作,所有的“笑”也都是一种行为。汉语中的基本层次动词“哭”和“笑”,有众多下位动词,如:“啼哭”和“恸哭”等和“嘲笑”和“取笑”等,按“修饰词+中心概念词”构词,英语中也有很多具体的“哭”和“笑”单词,但在构词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说明汉语中的“笑”不全是“laugh”,“哭”不全是“cry”[3]。最后,从语法层面上,动词反映动作与状态,涉及情态时态语态等复杂语法结构,汉语一词远不足以与之一一对应。由此可见,汉英翻译往往“词无定译”。
三、基本层次动词翻译思路
受动词范畴化习得的影响,“一词定译”,最终误译错译以致无法实现语用对等。事实上,认知习得与翻译实践一个是输入一个是输出,二者完全不同。由于动词在所有词类中语义最丰富,语法最复杂,语境最多变,动词的习得与翻译成为翻译专业英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若能掌握动词语义和语法结构,认清“词无定译”的本质,在翻译理解的过程中充分分析特定语境中的语义,在翻译表达的过程中仔细斟酌从动词语义,使之达到相应的语用功能。
参考文献:
[1] Rosch, E. et al. Basic Objects in Natural Categories [J]. Cognitive Psychology, 1976, (8): 382-439.
[2]梁丽. 冯跃进. 认知语言学中的基本层次动词范畴及其特征[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4):106-110.
[3]王寅. 认知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项目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SK2013B227);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英语翻译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19jxtd126)
作者简介:张树芳(1989—),女,硕士,安徽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及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