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园”深耕细作 邂逅美好未来---育红小学办学侧记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张雪晶
[导读] 育红小学紧紧围绕“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的办学理念,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满意的教育为宗旨
        张雪晶
        哈尔滨市育红小学校    

        育红小学紧紧围绕“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的办学理念,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注重思考,不断求索,独运匠心,构景“家园”“景园”“乐园”“学园”“田园”的“五园”建设,开创性地做好优质教育,以优异的成绩向祖国70华诞献礼,向育红70年校庆献礼。
育人向上向善的精神家园
        与新中国同龄的哈尔滨市育红小学校70年光荣而厚重历史铸就学校鲜明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在校园薪火相传,少年军校谱写着育红的时代精神。新时代的育红正以蓬勃发展的姿态彰显育人向上向善的永恒红色主题。
        擦亮红色名片 接好红色接力棒:
        定位于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扬,2019年被确立为校庆传承年,立足于凝聚学校精神,激发每一名学生的自豪感、归属感、成就感、使命感,举行了“花开育红——校友欢聚日”活动,将军、院士、军官、教授、全国劳模、工匠代表等200优秀校友荣归,老教师、老校长、市区各级领导、家长代表共计500人共襄盛典,全校2000名师生在场重温育红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与内涵。校庆当天,育红学子编排表演了快板、军民腰鼓、军歌军舞、军体拳、校史剧……用志向高远的报国情怀和英气十足的军娃风貌为育红新时代、新希望代言。校庆更是得到《中国国防报》《黑龙江日报》“龙头新闻”“今日头条”“新晚报”“生活报”“都市零距离”等多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些都坚定了学校办学方向和思想道路。
        开发红色资源  培育红色新一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70年校庆成为学校发展的良好机遇,育红小学建校70年之际,传递红色基因,开发校友资源,成立了“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文化联盟学校发展联合体”与全国30所学校缔结联盟,共享资源,在今后的“寻红色根脉、扬红色传统、育红色少年”活动中共同发展。在未来的几年中,联合体学校间将打破时空界限,为多所学校搭建更大、更新的学习平台。通过开展红色之旅研学活动,设置红色课程,开发红色资源,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时代栋梁。
        点燃红色梦想  奏响红色凯歌:
        本学期,学校被授予“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成员单位”称号,育红学子亲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睹火箭发射,接续军旅育红的“两弹一星航天梦”。更可喜可贺的是,12月27日,育红优秀校友包为民院士亲临现场指导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相信未来的育红会有更多的学子走入航天科技前沿,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再写荣光。

育人向真向美的生态景园
        安全在场:发扬“勤奋、务实、高效、优质”的工作作风,以安全第一为原则,用电动伸缩门代替手动铁门,学生安全得到保障。增设摄像头,学校无死角,116个摄像头全天监控学生在校安全。
        文化在线:学校着力用环境文化唤醒学生向上向善、向真向美的美好追求。学校的功能场馆、楼廊厅堂全面向学生开放,入情入景的环境文化让教育真正的发生。根据学校文化特点,学校将环境文化重新规划,修缮学校正门,以红色为主色,用校训“自强不息、奋勇向前”和校徽、校名装饰校门,增加学校文化可识别性;精修建设了传统文化教育长廊、画香阁、让学生站在学校中央,用学生作品装点校园,同学们的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呈现出一派生机,更树立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生态在目:绿植装点了校园,墙壁粉刷一新,“歌唱人生、书写人生、阅读人生、棋如人生”等文字标识育人向上向善,“修竹轩”“半亩方塘”等区域为家长与老师沟通提供了优雅的环境。

享受优质课堂的智慧乐园
        学校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生命质量,提升学习的幸福感,着力构建并完善课程体系,“减负增效”,全面提升课堂质量,努力实现课后延申,打造乐学乐思的成长乐园,让育红学子均衡、全面发展。
        学生本位  启迪思维
        课堂上,学校关注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落实课堂“五环节”,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知识堂堂清、段段清,注重梳理与方法的提炼,注重学习效果的反馈,关注主体的发展,期末评价综合实施,兼顾品德修养、学科素养、知识掌握、实践能力、身体健康六大层面,注重过程性评价,多几把尺子衡量学生。


        教师本位  自我更新
        抓实团队教研、学科教研、集体备课等关键环节,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育红杯”教学大赛激发教师自我更新、不断超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以科研课题“双探”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促进了学校课堂质量的提升。
        课程本位  根植素养
        学校为使学生成长最大化发展,将课程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让课程成为学生体验快乐,走向成功最佳平台。学校的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和学校文化特色而开设的,分为四大门类“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军事天地系列”“艺体素养系列”“科技创新系列”,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于未来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和素养。校本课程以必修、选修、社团活动为主要形式,包括经典诵读、口才、非洲鼓、环保、机器人、围棋、魔方、机器人、大脑地图、象棋、跆拳道、硬笔书法、“关中坊——皮影社团”“七重奏——管乐社团”“点墨——书法社团”“绳彩飞扬——跳绳社团”“未来星——打击乐社团”共计50门校本课程。

打牢成长基石的幸福学园
        少年军校锤炼军娃顽强意志:
        军事化管理促校风形成:学校举行每月军训,每日两操,每学期举行校园军旅节,国防教育系列活动打磨了军娃硬骨之气和爱国情怀。军事化评价促风貌提升:为强化激励学生思想和行为,通过“军风亲切、军姿英挺、军纪严明、内务整洁、护眼卫士”五大标准评价班级,学生以“集赞卡”的方式为成长积累,形成了育红军娃良好的精神风貌。
        
        少先队引领队员奋勇前行:
        少先队以主题升旗仪式的形式面向全体队员进行思想引领,主题涵盖了“校园文明、安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节日教育、禁毒教育、普法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等10大类16项内容。大队委员实施自主管理,少先队员行使了民主选举的权力,通过自我推荐、民主投票、竞选演讲、队知识测试和当场投票确认了新一届大队委员。
        全员参与落实立德树人:
        班主任以责任固初心:学校把班主任队伍建设放在政教工作的首要位置,努力打造一支认真负责、热爱学生、忠诚教育的优秀班主任团队。每周举行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强化班主任第一责任人意识,建立起班主任工作模式,从班级管理策略、班级文化建设、良好班风树立与转化后进生转化等主题进行经验交流,促进了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实效。科任教师任德育导师:学校实施“德育导师负责制”,即每位班主任教师与一名科任教师绑定班级,两位教师集结智慧,遇到问题合力解决,线上开课期间,德育导师担当“心灵导师”,疫情期间疏导学生情绪,为1700多个家庭送去无限快乐和温暖,形成了1+1大于2的班级管理生动格局。
汇聚教育力量的共育田园
        家校共育,架设沟通桥梁:学校注重家校共育,与家长保持共同的目标,最终促成孩子的健康发展。学校“月月有活动,周周有主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的主题家长会。学校组织家长家校共育讲座,利用每周日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分享家庭教育策略供家长学习。家长走上课堂,为学生提供课程资源,让学生收获良多。
        校长讲堂,提供方法策略:校长走上讲堂,为300余名家长答疑解惑,针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家长情绪的管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等方面与一年级家长交流了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做法。
        分享成功,激励学生成长:学校通过开展“小书包 大责任”“小细节 大文明”“小举动 大学问”“小行动 大环保” “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百日成长汇报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的良好行为习,吸引和拉动了学校、家庭、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生动局面,努力达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的目标。
        开放办学,共同繁荣发展:学校坚实开放办学,在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目标中,先后接待了深圳市南山区督学、新疆阿勒泰地区校长、五常地区校长们的考察交流,通过帮扶薄弱学校,与呼兰区康金中心校实施帮扶互助,教师送教下乡,网络教研互助,更加补充了新的教育能量。
        
        
        新时代的号角嘹亮,育红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时代沃土,立足龙江大地,写好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笔”,为实现中国教育梦做出更大贡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