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丽
广西南宁上林县大丰镇大丰街第二小学
一天,学生家长一大早就打电话给我说:“黄老师,子微不肯去学校,说什么都不去。”我听了这话觉得这事非同一般啊。我带三年级这个班有一个年头了,跟孩子们朝夕相处,这个从来不缺课的孩子怎么就不愿意上学了呢?
下午放学后,我和梁老师直奔卓子微同学的家里,通过和她妈妈交谈,我们了解到孩子今天表现异常,有时她竟旁若无人地大笑几声,令人毛骨耸然,家里的大人被她吓坏了。我和梁老师看着眼前的子微,她静静地坐在屋子里乖巧地微笑着,我们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记得昨天早上同学们去做课间操的时候,她没有去,梁老师苦口婆心地催促她下楼去做操,可她坐在凳子上就是不起身也不说话。我刚好走进教室看到了这一幕,于是温和地告诉她有什么事都可以告诉老师,但她还是一言不发。于是我严词提醒:她无缘无故不去做操,这可是违反学校纪律的!可她没事一样地看着我,没有只言片语,也没有其他特别表现,请她去做操是无济于事的。
接下来的日子,子微依旧不肯上学。我打电话过去,子微妈妈告诉我,她出门办事的时候,只好暂时把子微送到伯姆家让阿姆照看一下,可是事情还没办好,阿姆就打来电话告诉她,子微坐在大厅里突然情绪失控地大哭了一场,她吓得跑到屋外马上打电话过来汇报情况。听了伯母的话,子微妈妈也吓坏了,于是跟远在非洲挖金的孩子爸商量,决定带子微到区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很快,诊断结果出来了:这孩子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抑郁倾向,医生建议先让孩子休学调养一段时间。
子微妈妈还告诉我们,她们夫妻俩很爱孩子,对孩子的衣食都很关心,很愿意为孩子付出。因为子微学习成绩差,所以给她报了语数英三门功课的课外辅导班,孩子放学之后的时间都是在补习班度过的。而子微也很爱爸爸妈妈,她努力学习,不愿意让爸妈失望,每天回家就要马上写作业,但是遇到难题作业完不成的话,她就睡不着觉。现在看来,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背负着多么大的心理压力,做不出难题的时候,她自责,内心里满是纠结。子微妈妈对自己疏忽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深感内疚、后悔莫及。
得知这一切,我心里特别难过,这个孩子背负着这么大的心理压力,真难为她了。
要知道,她的作业写得多么工整,从来不用老师操心,虽然考试成绩从来没上过80分,但她每个科目都能考及格,这对于一个学习智能相对低下的孩子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多么不容易呀!
事已至此,必然要停止课外补习,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此后,子微妈妈常常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多跟孩子谈心。我和梁老师决定多家访,给孩子做心理疏导。我们都一致认为,与心理健康比起来,那点知识微不足道。
案例分析:
这件事让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家庭教育的误区。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却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致使孩子造成焦虑、抑郁等心理疾患。这孩子生性内向,原先靠补课或者上课十分认真,作业勉强取得六七十分,但学校一旦考试,她就紧张、自信心不足,怕考试成绩不合格,很容易产生一些情绪障碍。
我们做过调查:“如果你感受到较大的压力,主要来自于”,选择“A作业压力,B考试压力,C升学压力,D课外学习压力,E家长压力,F老师压力”。调查统计数据如下:
选择“A作业压力”的是15%
选择“B考试压力”的是18%
选择“C升学压力”的是33%
选择“D课外学习压力”的是9%
选择“E家长压力”的是24%
选择“F老师压力”的是1%
说明学生的主要烦恼在学习方面,学生感觉到较大的学习压力,因而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心理。而学生的紧张、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升学、考试、课外学习、作业和家长给予的压力上。中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他们已能体验或预计学习不好对自身的潜在威胁,因此担忧、烦恼,产生心理问题。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学生本人的抗挫折能力不强,都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问题。
这件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用大量时间给孩子做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教给家长正确的家教观念,通过积极有效地家校沟通,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及心理负担,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助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