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学科外延,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孟娇娇
[导读] 新课程改革背景环境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孟娇娇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庄墓镇中心学校     231100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环境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注重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联系教学改革形势,以美术教学促进小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本文在对小学美术教学问题研究过程中,注重拓展美术学科外延,有效地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科外延;小学美术;实效性

前言: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美术教学,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及发展。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美术学科的特点,深挖美术教学内容,不拘于泥,拓展美术学科的外延,从而对小学生的学习及发展起到更加积极、正向的影响。通过联系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形势,拓展美术学科外延,使小学生深入地参与到美术课堂学习及思考当中,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及审美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一、提升美术理论知识教学的灵活性
        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美术实践力培养和发展来说,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及促进作用。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中,对美术学科外延的把握,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注重使理论知识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小学生深入地理解美术理论知识,为促进小学生美术能力及素养,打下良好基础[1]。
        例如,在开展小学美术理论知识教学中,针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教师要注重采取灵活性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构建一个动态化、生动化、形象化的美术课堂,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主动地学习美术知识。课堂上,教师要联系信息化发展形势,注重对美术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地整理,使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思考。如在造型知识教学时,结合点、线、面知识,注重引导小学生联系点线面这一造型基本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态化的演示,使小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进行有效地理解,并借助于理论知识点,促进小学生美术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和发展,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年龄较小,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是否对美术知识学习感兴趣,直接影响到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态化、生动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对美术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思考[2]。同时,借助于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主动地学习美术知识,有助于拓展美术课堂教学外延,使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发展。
         例如,美术课堂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美术知识利用动画片的方式进行形象化展示,引导小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美术绘画。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美术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一来,小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对美术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及思考,使小学生对抽象的美术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循序渐进地提升小学生的美术能力,为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3]。


三、注重采取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教师要注重对美术学科教学外延进行有效拓展,使小学生在美术知识学习及思考当中,有效地理解及掌握美术知识,为小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学”做好“教”的设计及安排,并指引小学生在“做”中对美术知识进行理解及掌握[4]。对此,教师要注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注重将生活与美术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拓展美术学科外延,使小学生在美术知识学习及探究当中,加深对美术知识点的理解及运用。对此,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小学生的能力及素养得到培养和发展。
         例如,在拓展美术学科外延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美术知识学习中,联系美术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从而对美术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如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作空间。通过将美术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地结合,突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使小学生美术能力及素养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的教学目标。
四、联系传统文化拓展美术学科外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环境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注重将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有效地渗透及应用,发挥美术学科教书育人的功能及作用。基于这一点,在拓展美术学科外延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对小学生的学习及发展进行有效地影响[5]。对此,教师要密切关注于美术学科教学特点,注重联系小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特点,对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丰富和拓展,对小学生起到更加积极、正向的影响。
         例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人教版中国画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中国画内容,并注重搜集中国画教学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通过结合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对传统文化的内容及内涵进行有效地渗透,对小学生的学习及发展起到有效地影响,使小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感知,对中国画的形式美、内涵美进行有效地感知,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及审美素养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注重拓展学科外延,丰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更好地发展起到积极、正向的影响。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小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注重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进行把握,搜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理解性的学习,并对美术学科中蕴含的形式美、内涵美进行感知和体会,有效地发挥美术学科教书育人的功能及作用。
参考文献:
[1]倪珮璐.试论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提高[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134.
[2]邱于倩.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6):245-246.
[3]王哲.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分析[J].美术大观,2015(01):155.
[4]邹春燕.浅析小学美术课堂上小组合作的实效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4(23):152.
[5]洪晓艳.关于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