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艺术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宋娟
[导读] 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对促进基层党建发展、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和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宋娟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 300000

        摘要: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对促进基层党建发展、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和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党建在遵循基层党建规律的同时,还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从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入手,分析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党建工作的新举措。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党建

        近年来,随着艺术类院校的扩招,使得艺术类大学生教育逐渐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艺术类大学由于其专业特点突出,加之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不同于普通院校学生,给党建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但也具有极大的挖掘潜力。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培养优秀的文艺工作者,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1.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
1.1专业能力显著,文化基础薄弱
艺术类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将专业视为学习的唯一必修内容,加上艺
术类专业课目前多是一对一教学,本科生在入学时便实行专业导师制。这些在帮助他们学好专业的同时,也会造成专业才是唯一的误区,形成“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只喜欢关注自己在专业领域内的发展,而不注重其他通识课的学习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1.2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抗挫能力较弱
     艺术类大学生往往思想活跃,追求个性,乐于接收新鲜事物,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想象,往往是时尚的忠实追随者和践行者。但是,优越的社会和家庭成长环境,使他们生活较安逸的同时,抗挫折能力较低。一旦遇到困难、挫折,情绪也会大起大落,很容易产生沮丧、失望、逃避等消极心理,是大学生群体中最为敏感、脆弱的一类群体。
        1.3个性特征鲜明,集体观念淡薄
        新形势的艺术类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加之艺术的专业特长,使得他们个性张扬,善于表现自我,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也容易导致他们产生自我中心主义,缺乏团队意识。有研究表明,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有抵抗心理的现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更注重专业领域的个人能力,希望与众不同。
1.4价值取向多元,理想信念不坚定
        由于艺术专业的一些特殊性,艺术生难免要过早的接触社会,其价值取向也会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大多数学生能以奉献社会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也有不少学生产生自私自利、过度追求金钱的功利观。由于对文化课和通识教育的轻视,艺术生面对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论,缺少兴趣热情和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类文化思潮的入侵,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造成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扭曲,出现信仰危机。
        2.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的特殊性不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在学生的党建工作方面也表现出了新的问题。
        2.1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意识存在偏差
        艺术生因学科培养体系和教学实践方式的不同,往往重视专业创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忽视党的理论学习,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导致他们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理解掌握等能力上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坚定牢固的理想信念,出现政治思想意识偏差的情况。另外,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看待问题时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人云亦云,极易受市场经济负面思想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利用。
        2.2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艺术院校的专业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因此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主要精力都在如何提高专业课学习上,以至于很多学生党员养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有些学生党员慢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党员标准,过于重视专业能力提升而忽视党的理论学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性修养不断弱化;有的学生党员意志力不够坚定,遇到困难就逃避,没有敢于拼搏进取的精神。这样的学生党员缺乏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在学生中起不到正面带头作用,他们虽是少数,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艺术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


        2.3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现象
        目前多数艺术院校的党员发展工作中,主要重点基本都放在学生入党前的培养,对已经发展的党员缺乏规范系统的管理。比如,入党积极分子会经过入党谈话、群众评议、支部讨论、党校培训等多个环节的考验,确认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而且很多党建活动也都是用来考察新党员、发展新党员,对老党员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学生党建工作往往都是只传达不检查,上面有要求下面开开会,党建学习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形成系统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这种重视入党前忽视入党后的党员发展机制,很容易造成学生入党前后两个样的问题,极不利于学生党组织的健康发展。
        2.4学生党支部活动缺乏有效性和创新性
        艺术院校和大部分普通院校的党建模式一样,对于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多是采用上党课、学文件、听讲座、开座谈等形式,无论是党建活动还是理论学习都十分单调、古板,不适合思维活跃、充满活力、愿意接收新鲜事物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大大削弱了其教育性,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艺术院校要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尤其要注意创新方式方法,着重思考如何将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融入到党建学习活动中去,搭建寓教于乐的党建教育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党建教育活动,提高吸引力和实效性。
        3.加强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对策
        3.1进一步完善艺术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增强其针对性
        加强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要不断健全完善党建工作管理制度,把党员培养和发展程序中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既重视入党前的教育也重视入党后的培养。从他们提交入党申请书开始,时刻关注思想动态,建立不同发展时期的成长档案,有针对性的开展差异化教育,保证及时有效的网络信息互通。同时,还要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党员考核制度,让培养考察实现具体化、经常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定期化,鼓励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适时进行传播,提升优秀学生党员的影响力。此外,健全双向监督制度和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使监督实现日常化,起到规范党员行为的作用,使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得到提升,党员身份意识不断加强,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从行动入党。通过党员发展前后各时期的筛选考察以及监督管理,实现加强艺术类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力争开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3.2进一步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其有效性
        艺术院校的基层党建工作中,应把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和长久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在党员的长期教育培养中,始终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其中,时刻把握学生党员入党前后的思想动态,在学生党员发展的不同时期,结合专业特色和艺术生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不断提升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同时,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工作的时效性,随时随地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3进一步提升艺术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活动形式,增强其创新性
        艺术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且个性突出、灵活多变,对传统的党建理论学习形式容易产生疲乏感,学习效果欠佳,导致党建教育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艺术院校的党建工作应把政治性和专业性的结合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艺术生的专业优势,将党建教育融入专业学习、专业兴趣中,以多样的党建教育活动为载体,赋予组织活动生动性和灵活性,加强主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真正实现自我启发、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成才的目标。例如,可以根据艺术专业的实践性强的特点,采取写生、采风、演出、实践活动等形式,将党建思想融入专业学习中,开展灵活的寓教于乐的党建活动,增强主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同时,积极搭建艺术生党建工作展出平台, 引导学生发挥实践创作能力,开展集艺术与生活学习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展,拓展其专业创作的深度、思想认识的广度,提升党建理论学习的高度和宽度,达到在组织活动中不断培养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责任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璇.新时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分析[J].品牌研究,2018,(06):188-189。
[2]李娜娜,陈世增.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科教导刊(下旬),2017,(05):60-62。
[3]姚莹,于艳茹.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探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2):193-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