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仅界
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兼爱乡甘逢小学 546400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小学这个年龄段正是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的阶段,德育教育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每个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实现智育和德育双丰收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小学时期的教育是学生系统化学习知识,学习人生道理等方面的启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意义。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学科教学除了完成基础的教学任务之外,更加需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个人素养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为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元素,并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能力。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心
众所周知,德育教育的过程不仅是说教的过程,还是陶冶情感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也是强大的。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教师就必须坚持天天写日记;无论春夏秋冬,学生天天晨跑,教师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同学生一道晨跑。教师自身的语言、行为、穿着打扮各方面都能影响学生,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比如,要上一节精彩的公开课,除了在上课之前要充分备课之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衣着要朴素、整洁、大方;语言要清晰、明了,板书要工整、美观。教师灵活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幽默风趣的语言来熏陶学生。由此,学生既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对教师的敬爱之情,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联系生活,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广泛的学科,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语文知识来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广泛收相关的语文信息,适时渗透德育教育。所以,要想在语文学科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就应当联系生活,从生活的角度,触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有所感悟。比如,在《小马过河》教学中,教师能够让学生先阅读全文,理解其中的内容含义。然后,在学生熟悉文章之后,提问:“请问,哪位学生能够简述一下与文章中小马同样的经历?”有学生表示:“我想要走高一点台阶,但是,爸爸妈妈阻止我,爷爷告诉我摔下来会很疼的。但是,自己偷偷走过,没有摔下来,并没有爸爸妈妈说的那么吓人。”有学生表示:“玩剪刀的时候,好朋友告诉我剪刀会划破我的手,爸爸告诉我小孩子不能玩剪刀,会受伤等等,有一天,我偷偷拿着剪刀剪纸,虽然不小心把手划破了,但是,下次注意一下,就不会发生同样的情况了。”等等,这时,教师再带领学生回到课堂教学的思路上,大家可以将自己的事情与文章中的小马过河的事情对比一下,并阐述一下自己的想法。这时,学生之间开始交流和探讨,都表示生活中有很多事,可能存在危险。但是,只要勇于体验,努力克服这些困难,就一定能够战胜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以此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你会发现,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就是一个静谧的港湾,他会让你感到无尽的韵味与遐想,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学好语文:吟一首短诗,博得满堂喝彩;写一篇美文,赢得大家青睐;问一个问题,收获无限精彩。
三、提高德育的教学水平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单单是学生的转变,教师还要不断的去进行自我提升,去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将语文的日常教学和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渗透,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前提,当然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部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去参加相关的进修活动,不断的充实自己和强化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帮助学生和更好的指导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好老师,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材《坐井观天》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在班级日常管理时,除了借用班会去向学生传达教师的德育理念,时间比较少,在课堂上利用讲解这种寓言性的故事,去向学生拓展相关的价值理念的补充,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理念向学生引导,逐渐地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正因为利用的还是课堂时间,将语文教师和德育教学融合,达到双倍的教学效果。除了在讲解这类文章,教师还要努力去增强自己的德育教学水平,比如学校安排的德育学校和培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或者教师多听其他教师的公开课,去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提升教学水平。并在讲解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学生都深刻地了解到了人物的品质和精神,也深深地受到了影响。这样班级里的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都争先学习,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级的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自强感也就增强了。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教师必须要予以重视,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将德育教育元素融入其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陈艳.2020(04)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陈思磊.中小学教育.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