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姚启花、孙云霞
[导读] 小学生的个人意识还比较淡薄,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被动接受的形式
        姚启花、孙云霞
        莒县店子集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生的个人意识还比较淡薄,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被动接受的形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深,也无法在阅读中获得知识,久而久之,阅读的乐趣就会大大降低。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改变小学生被动阅读的状况,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同时,阅读与写作的开展也可以促进应用思维的深化,让阅读探究能带着思想认识,实现高效阅读下的思想共鸣。为此,本文以小学五年级读写结合阅读教学为例,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初等教育开始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阅读教育一直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应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技能。作为汉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写作能力和语言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文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读写互促互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并行的读写教育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读与写存在的问题
        1.1对语文阅读教学老师不重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教师在阅读教育中重视不够,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阅读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并背诵课文,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牢牢抓住学生阅读技能形成的关键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1.2小学生缺乏对情感的知识和深刻的理解
        小学生在学习写作时很难表达情感,经常以记流水账的形式进行写作,即使在完成书写任务时也处于应付状态,对书写的兴趣不高。当各种问题重叠时,学生的写作质量就会下降,写作教学的效率也会下降。特别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写作教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写作要求有所增加,写作难度也有所提高,对小学生而言,写作负担更重,对他们的写作心理也有影响。
        1.3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够
        当教授写作文和布置作业的时候,学生们通常都表示反感,在这种心态下学习写作当然没有效率。兴趣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动机,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基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和适应能力,让他们愿意选择接近真实生活的主题,这样的主题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有很多语言想表达出来。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确保他们写出感兴趣的文章,并且能够激发灵感。
        2结合阅读和写作的教育实践的策略
        2.1以写作总结为方法组织探究阅读理解
        从笔者教学经验来看,语文知识教学往往要以阅读为导向,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在有效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才能对基础知识和思想情感进行学习。虽然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语文阅读教育,但阅读能力仍然不够强,尤其是在探究式教学的环境下,一些小学生缺乏有效理解能力,极易陷入阅读理解的困境。针对这种现状,可采用写作总结的方法,对课文中的段落进行组织缩写,然后再做整篇课文的缩写,这样,在这个写作总结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理解将得到激发,探究性阅读也将得到有效地开展,最终达到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讲解小学语文五年级教科书(部编版)《慈母情深》这节课,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并明确写作的顺序,根据文本结构进行分段,引导学生对分段后的文章内容进行缩写,以便于进行阅读探究思维的落实,而在阅读教学的最后,可以组织读后感写作,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写作总结,对所读内容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以写作应用为方式开展基础知识练习
        通过写作应用的阅读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得到延伸,从而提高语言建构能力。具体地说,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需要对其中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而这也是语文阅读学习所必需的过程,只有小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对基础知识进行理解,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过去的阅读教学中,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往往借助于教师对基础知识的反复讲解,以使学生做出理解,而这一模式条框化明显,严重影响了语文思维的发展,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很不利。
        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写作练习的方法,可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小学生能够在语文阅读中独立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在讲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部编版)《四季之美》这一课中,为了使学生能写出“黎、晕”等9个字和“黎明、红晕”等13个词,老师便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来描述特定的情景,此时在写作过程中就可以完成基础知识的练习,使阅读的开展能从学生的主观认识出发,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3以写作创新为策略促进审美阅读开展
        借助语文审美阅读,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并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情感的内化。但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很难实现。所以,在阅读教学的策略上,便可通过写作创新的方式,为学生的审美建构路径,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写作创新融入阅读教学,通过文本的拓展与延续,使学生的阅读感受得到拓展与延伸,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阅读素养,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美”。
        比如,在讲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科书(部编版)《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中,促进情感认知的内化,进而完成创新续写,这样,小学生就能发现文章中的“美”,而且他们自己就能把这种“美”再次进行表达,达到提高语文阅读理解的目的。简言之,写作创新是一种阅读思维的有效拓展方式,它能使审美从观念上脱离,转变为个人思想观点的表达,同时,审美阅读也得到了有效拓展。
        2.4以写作反思为方向加强阅读写作结合
        阅读实质上是一种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而阅读教学又可看作是对获得知识行为的引导,读写结合应注意学生间的差异性,以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就阅读教学方法而言,应以写作反思为导向,引导学生回顾阅读学习过程,并对文中的基础知识、写作方法及表达情感等作相应的反思,而写作反思则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可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可提高读写结合模式的适用性。
        比如,在讲解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部编版)《青山处处埋忠骨》这节课,就组织学生用读后感的方式做课文赏析,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反思写下来,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读与写的结合效果,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并在反省中完成阅读思维的互动,多元知识的交流,不单能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培养阅读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结语
        小学生的课堂教学在不断的改革中,单独阅读或写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将阅读与写作教育结合起来,是教师阅读基础教育的改革与优化,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从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角度出发,寻求一种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即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提出更适宜的读写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爱君.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20-121.
        [2]王少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37.
        [3]单莉.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137.
        [4]巫秋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1):229+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