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萍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金峰路小学 青海 海西州 816099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普及,我国很多小学提高了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语文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汉字的读写上,更加关注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在小学阶段养成优秀的阅读素养,不仅能够保证在进入更高学府后有个良好的学习状态,更意味着学生能够早一步接受阅读教学,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是贯穿整个人生的发展,从而使语文教学由“教书育人”发展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一概念的提出让语文教学在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关注阅读作品对学生文化素养的陶冶和对良好品格的塑造。落实培养核心素养能够引导学生逐渐行成高尚的品德和高洁的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核心素养能够全面优化语文教学体系,引导教师与学生的良性发展,提高课程自身价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语文素养不理想,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认字较少、生活阅历较浅等问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并不理想。如果小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较差,就不足以支撑自己的阅读学习,这就让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失去了落实的基础,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
2.教师疏于教学引导,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构建不仅仅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更加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为学生积极地总结一些课外的知识点,这样便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外知识产生兴趣,从而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缺少引导意识,不能够做到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因此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模式也就无从谈起了。
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3.1加强教师课堂引导,完善阅读教学体系
教师在建立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更要注意教师自身在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确保教师能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落实中真正起到重要作用。例如,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学生自己在课下的阅读也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学生自觉在课下阅读难免会因为对故事情节的不理解等问题产生疑惑,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总结阅读经验,告诉他们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以怎样的方式去思考的,教师的阅读心得是什么等,从而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教师要确保自己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落实起到完善体系的作用。
3.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十分重视情境教学的作用,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活小学生的认知。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促使学生筛选信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微课视频等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多媒体技术能把学生要阅读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从而激活学生的认知,进而达到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有关北大荒秋天的图景。
生动形象的情境立即把学生带进了北大荒,那一碧如洗的天空、金灿灿的稻穗、成群的牛羊、忙碌的人们等,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课文的欲望。接着,通过微课来展示北大荒的天空美。北大荒的天空美在一碧如洗,更美在开阔、绚丽、明朗,随着流云不断地漂移,这种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通过这样的情境展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实践证明,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是五彩斑斓的。只有创设出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才能让学生的兴趣充分的调动起来,从而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3.3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采用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那么必然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投入到阅读的过程中,从而为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奠定基础。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在小学期间未能形成核心素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对于语文的一些信息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而到中学以后,由于学习压力增大,学生基本上很难静下心来用心去品味语文的内在美,很多的学生只是用功利性的心思去阅读语文材料,所以取得的阅读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3.4在教学内容上要因材施教,不可模式化
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学生他自己本身所要承担的课程和教学目标是十分明确的。比如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只是需要学习一些童话和寓言故事,而进去下一个学习阶段后所接触的文体就会发生改变,并且要求提高,这时需要他们去接触叙事性的作品还要去深入理解。不同文体会有不同的特点以及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和价值。所以,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有一定的文体意识。例如,在进行学习描写风景类的课文时,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相关风景的图片、小故事等。比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提前准备一些小兴安岭的图片,在正式进入教学的时候,向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基础的认知。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去阅读课文,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并且还能够去理解课文中比较优美的语句。
3.5人文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结合课文内容,挖掘人文教育元素,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教学《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时,这篇课文通过朴素的语言文字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恩怨分明、至仁至义、和善可亲的聂荣臻将军的光辉形象,字里行间也透露出聂将军不卑不亢的英雄气节,以及作为一名指挥官的可亲可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揣摩人物的特点。如聂将军的心肠慈善、大仁大义不仅表现口头上,更表现在他的音容举止中。同时,要求学生看看哪些细节描写?说说你的体会。这样一系列对于聂将军的描写都被孩子们寻了出来,并做了很好的阐述。在感悟与交流中,学生对于为何称聂将军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一教学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与此同时,还引导学生就日本小姑娘的形象作了分析,从而把“感恩”这一话题引领出来。这样,有利于对学生开展人文素养教育。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素养,让学生受益匪浅。教师也需要纠正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改进,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彻底落实,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增强其语文学习能力,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有效地提高上去。
参考文献
[1]沈宇红.在读中感悟,在悟中积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2(78).
[2]杨文艳.浅议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
[3]李红云.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