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常州市天宁区三河口幼儿园
摘要:创想游戏因为充满趣味性和启迪性而备受小朋友们的喜爱,能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幼儿园和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家园共育中融入创想游戏可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具体分析目前幼儿园家园共育要创想游戏教学现状,最后提出家园共育的创想游戏教育对策,以此共同助力育儿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字:家园共育;创想游戏;教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如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而创想游戏因为充满趣味性和启迪性备受小朋友们喜爱,教学效果显著。幼儿园应该增强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提高家长的游戏教育水平,使家园教育都能在幼儿教育中融入创想游戏,强化教学效果。幼儿园和家长应该共同合作,推动幼儿健康成长。为此,本文结合自身实际教育经验来探讨基于家园共育的创想游戏教育对策。
一、家园共育中融入创想游戏的现状
(一)家长游戏教育过于依赖教师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家长愿意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借此教育孩子,但是却不如何教育,教育时缺乏正确的游戏理念,常常为此救助教师。特别在孩子入园后,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健康情况,对学校和教师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虽然,在义务教育普及以来,国民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游戏教育理念及方式都有明显的进步。幼儿的家长一般都受过中高等教育,对游戏教育有自已的理解,但在具体教育时常常不知如何展开,对于一些简单的游戏勉强可以与孩子一起玩耍,但是对于富于启迪作用的创想游戏却十分陌生。特别是在孩子假日期间,家长在教育方面应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孩子对家庭熟悉,常表现的很调皮,家长在教育中很难控制局面,更别说开展创想游戏教育,导致更多的甚至完全依赖教师的安排。
(二)家长需要更多的媒介沟通
孩子进园后,家长非常担心孩子在园里生活和学习情况,有些家长还特别关注幼儿园开展游戏教育的情况。而绝大部分家长无法直接入园与教师沟通,一般是借助网络与教师沟通,比如手机中的微信平台等。有些家长希望幼儿园一天能在几个固定时间段通过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向他们传送孩子的动态。正是因为这些工具,使家长沟通的期望越发强烈,家长总希望能在照片或短视频中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游戏中高兴玩耍的身影,总希望看到孩子通过参与创想游戏有惊喜的表现……如果没有发现这些,一些家长就会不断的问老师“为什么我的孩子在角落”,“孩子没有受到重视?”等问题。这就需要幼儿园和教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三)家长对游戏教育重智力轻非智力
通过调查发现,家长认为孩子能吃饱穿暖,少生病、能跑能跳,能识字有特长,会表演才是成功的教育。换言之,家长更侧重于幼儿的营养健康以及智力开发,认为这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全部。比如,我园组织幼儿参与户外活动,带一些废旧材料和物品入园创想游戏活动,形成视频上传后,一些家长们就表现出不理解的态度,认为这些废旧材料脏乱对教育毫无益处,这种教育行为甚至可能威胁到孩子的健康,很多家长微信平台上提意见,要让孩子在教室里多学一些文化知识。这也恰好说明很多家长重智力因素而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了孩子为人处事等非智力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转变家长的这些落后的教育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应该在生理、心理、智力和品质上都能达到综合高度。这才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正确理念。
三、基于家园共育的创想游戏教育对策
(一)借助多维度的培训讲座,促进沟通,助力家园共育
每当孩子入园后,家长比较关心幼儿在园里的生活学习状态,他们时刻想要直观的看到孩子的园里状态,幼儿园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不仅要充分利用每一次开家长会的机会,给家长传播正确的游戏育儿理念和思维,促进沟通,使他们正确的认识创想游戏的价值,并提高家长的创想游戏教育能力,助力家园合作。
例如,本园也借助班级微信和QQ等维渠道向家长宣传游戏育儿知识,在这些平台上及时在线播放幼儿园的创想游戏教育动态,游戏教学课题进行重点呈现,使家庭真正了解园里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态,并向家长传播新的游戏育儿技能,家长普遍反映“这些渠道真方便,我们在游戏育儿方面学会很多!”。而且,本园通过在线平台,举办了面向家长和孩子们创想游戏知识讲座和指导活动,通过与家长线上沟通,一起设计以健康为主题创想小游戏活动《和病毒躲猫猫》,指导家长在游戏中教育孩子认识细菌病毒,教育孩子讲究个人卫生。本园每月还定期邀请部分家长按时参加创想游戏教育专家讲座,讲座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下的家园合作进行了详细讲解。通过讲座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家长的传统的教育思维有了很大的转变,家园共育开展顺利。
(二)借助教育活动,促进沟通,助力家园共育
如果家长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家园共育的效果会更理想,在家园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园可以借助教育活动,促进彼此沟通,有助于提升家长这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掌握一些创想游戏育儿技巧。可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运动会筹备工作,在工作中增加彼此了解,同时也能发现自家孩子在动作发展方面跟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
例如,本园设置了定期健康教育课程,其中加入了拍球游戏活动和体段重点游戏篮球运动,以此作为孩子的锻炼游戏课程,并由教师整理成小视频,教师就家长关心的内容以每周小结式发送孩子参与游戏活动方面的照片与视频。这样增进了幼儿园与家长间的亲密感,也能得充家长的充分理解,为家园共育助力。并且在活动期间,本园还邀请了部分家长参与进来,观摩创想游戏活动。了解孩子的各方的能力等。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与家长沟通探讨,帮助家长学会分析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针对孩子的缺点来进行游戏教学,实现家园施教的一致性。
(三)借助游戏亲子活动,促进沟通,助力家园共育
在幼儿入园后,家长往往关心幼儿在园里的生活学习状态,幼儿园可以借助游戏亲子活动,加强家园沟通,彼此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实现家园同步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本园就邀请一些家长来参与本园举行的小舞台创想游戏表演活动《城里来了大恐龙》,教师与家长一起设计,提前绘制好翼龙、霸王龙等恐龙面具,并准备好与恐龙有关的图片,预设好教学情景,在创想游戏化教学中,引导孩子们带上恐龙面具参与游戏表演,使整个游戏活动变成丰富形象有趣的课堂讲述,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融入语言表达活动,包含讲台表达、自述和对话等内容,确保孩子敢于在全体师生面前讲话,并能够表达个人的想法,能够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片线索猜测游戏情节的发展,这样能提升孩子的口语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四、结语
家长与教师是共同教育幼儿的合作伙伴,因此彼此间要形成良好的沟通协助关系,而只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提高他们的游戏育儿能力,才能够加深彼此理解,形成美好融洽的教育氛围,从幼儿需求出发,家园展开多维沟通,在教育上达成一致,使创想游戏的家园共育中发挥最大化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司艳萍.在游戏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J].新课程(综合版),2019(4).
[2]王智云.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家园共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8(12).
[3]倪蕙.教师.温情陪伴,共同成长——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思考[J]. 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