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庭疗法在大学生心育活动中的应用初探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陈心旗
[导读] 箱庭疗法作为一种表现性心理咨询技术已被众多高校应用于个体咨询当中
        陈心旗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市  300134
        摘要:箱庭疗法作为一种表现性心理咨询技术已被众多高校应用于个体咨询当中,然而面对当前高校箱庭室应用时间少、闲置时间多的状况,本文提出将箱庭疗法更广泛地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并提供了初步思路。
关键词:箱庭疗法 沙盘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17年12月6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心理育人。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高校心理育人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箱庭疗法作为一种融合了西方分析心理学与东方文化哲学且被广泛认可的心理技术,也可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心育活动当中。

一、箱庭疗法的发展历程
        箱庭疗法(Sandplay Therapy)也被称作沙盘游戏,是指在治疗师的陪伴下,来访者自由地从沙具架上挑选沙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沙箱内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技术[1]。箱庭疗法起源于1911年威尔斯(H.G.Wells)所著的《地板游戏》,他观察到,孩子在这种充满想象的游戏中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愉悦”。1929年,英国医生洛温菲尔德(M. Lowenfeld)在地板游戏的基础上添置了装有沙和水的盘子,将这种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治疗技术起名为“世界技法”(The World Technique)。
        1957年瑞士心理学家多拉·卡夫卡(D.Kaoff)将洛温菲尔德的世界技法和综合的分析心理学相结合,并将东方思想融入其中,创立了沙盘游戏[2]。1965年,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将沙盘游戏介绍到日本,并将其译为“箱庭疗法”——“箱庭”是当时日本的一种民间游戏,类似于中国的盆景制作,这就使其具有了东方文化的底蕴。河合隼雄不过于强调卡夫卡和象征性解释理论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而是关注在咨访关系中使来访者的心象外化,在咨询师的全情陪伴下,即使不多解释,疗愈也自然会发生[3]。
        箱庭疗法在中国的发展与申荷永和张日昇两位教授密不可分。华南师范大学的申荷永教授于1995年参加第十三届国际分析心理学大会接受了沙盘游戏治疗的专业培训,并将沙具和主要书籍带回国内,开始从事相关研究。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张日昇教授赴京都大学系统学习箱庭疗法,并在国内高校建立箱庭治疗室,正式将其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咨询。
        
二、箱庭疗法的基本技法
        箱庭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的内心具有自我疗愈创伤的倾向,社会生活中的观念约束、挫折障碍、创伤事件等会隔断人们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心理困扰。箱庭疗法能够让来访者在自由的、受保护的空间之内,以沙箱、沙和具有象征意义的沙具为媒介,重建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联系,使无意识的内容被意识所接纳,从而使来访者的自愈力得到发挥,获得心理的成长和康复。
        箱庭疗法的基本配置包括沙箱、沙和沙具。沙箱内侧尺寸为57×72×7(cm),内侧为蓝色,象征着天空和水,拨开沙面露出蓝色的底色既有开拓水源的动力性象征,也有探索底层无意识的深意[4]。沙箱中应放置适量的沙,考虑到作品表现的丰富性,咨询室内通常备有茶色和白色两种细沙,有时还需要准备水来把沙子打湿。箱庭疗法中的沙具是来访者表现内心世界的象征物,可以帮助其将无形的内心世界有形化。沙具通常需包含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交通工具、生活用品、食物、石头和贝壳等。


        在实际操作时,咨询师首先要向来访者介绍沙盘的使用方法,告知其可以在一个咨询时间段内(通常是50分钟)运用治疗室内的沙子、水和沙具架上的沙具自由创造。在箱庭创作的过程中,咨询师无需与其有过多言语交流,只需静静地陪伴在其身旁,并做简要记录。创作结束后,咨询师不必对作品进行分析,但可邀请来访者进行分享。在箱庭疗法中,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为来访者营造安全、自由的创作空间,是来访者内在世界的见证者。箱庭疗法须坚持保密原则,拍照或记录都需要征得来访者的同意。

三、箱庭疗法在大学生心育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教基一厅函〔2015〕36号)中明确提出,心理辅导室应依需要和条件建设配备沙盘类器材;各地高校心理咨询室的标准化建设的相关文件中也有类似要求。然而,作为高校心理咨询室“标配”的沙盘室在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却常被忽视,多数高校仅将其作为一种心理咨询技术运用于学生个体咨询当中。实际上,箱庭疗法所独有的投射性、非言语性和形象性,都使其可以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有更广泛的应用。
        (一)箱庭疗法应用于团队凝聚力培养
        团队凝聚力是指一种建立在人际吸引、良好沟通基础上的,能使团队成员达到共感理解、同担责任,同时为同一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力量。团队凝聚力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团队整体发展和团队中每个个体的成长。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团队凝聚力更具有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健全其人格的重要意义。团体箱庭疗法是现实生活中团队合作情境的模拟,箱庭创作过程中的非言语人际互动与讨论过程中的言语互动常会让参与者觉察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团队合作模式,引发内心体验,并潜移默化地学习他人的互动技能。国内众多研究表明,团体箱庭疗法可有效提升宿舍[5]、贫困生团体[6]、学生干部团体[7]等不同受众的团队凝聚力。
        (二)箱庭疗法应用于少数民族学生辅导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少数地区教育政策的支持,进入高校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逐年增加[8]。但由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思想观念的差异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陌生的大学环境后常常感到难以适应和应对,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学习困难。而当汉族教师面对存在心理困扰的少数民族学生时,跨文化咨询中刻板印象、价值取向、民族差异等障碍及学生本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性就会一定程度影响辅导效果。而箱庭疗法具有非言语性和跨文化性,可以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来访者提供“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帮助于其外化内心世界,宣泄负面情绪。目前,部分高校已尝试进行箱庭疗法的跨文化应用,帮助留学生改善文化适应障碍,并取得一定效果[9]。
        (三)箱庭疗法应用于大学生生涯规划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生涯规划受到越来越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的重视。在讲授基本生涯理论和专家解读测评结果等传统生涯规划方式基础上引入箱庭疗法,有助于更深入地呈现生涯困境,引发大学生的自我反思,提升生涯辅导效果。彭贤等学者研究发现,团体箱庭疗法可以促进大学生提升信心,明确生涯目标,增强生涯决策能力[10]。


参考文献
[1]张日昇. 箱庭疗法[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高岚, 申荷永. 沙盘游戏疗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3]魏广东.沙盘游戏疗法:游戏中的心灵疗愈[M].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5.
[4]张日昇, 耿柳娜. 箱庭疗法的研究进展[J]. 心理科学, 2003, 26(2):354-355.
[5]孙傲琼. 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对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效果研究[D]. 山西大学.
[6]王强, 邱芳, 苗小翠,等. 限制性团体箱庭疗法提升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证研究——以山西大同大学为例[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036(002):82-85.
[7]李建. 团体箱庭对提升高校学生干部团队凝聚力的干预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8]韩立,杨颖虹.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21(8):164-167.
[9]王天欣, 刘景涵. 箱庭疗法在留学生跨文化障碍方面的应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148-150.
[10]彭贤, 朱丽霞. 团体沙盘游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 2011, 034(003):723-7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