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艳姝
黑龙江财经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全国应用型或职业型高等院校为我国审计事业进步培养了大 量高层次专业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这些院校的审计本科教学和管理中也存在教学方式滞后、毕业生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就业能力弱等问题,因此,需要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需求和新方向,需要深度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多元现实背景和现状,了解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对审计人才的真实需求,更积极地探索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审计专业发展之路。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希望为研究审计学课程建设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课程建设;分析
计学属于专业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在面对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强化专业建设至关重要。现阶段要对应用型转型基本背景以及应用型人才发展特点进行分析,拟订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设计,适度扩大实践课程比重,建立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强化师资队伍发展建设,完善实验室建设,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突出案例教学应用价值。
1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能够熟练的将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实践工作中的人才。国家提出应用型转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理念的一个根本变革,提高了高等教育人才参与社会生产的速度与能力。所谓的应用型人才所学知识“精”,主要是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围绕工作岗位的实践技能而开展,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更加注重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忽略学科体系的完善性、前沿性。科研型大学,主要注重前沿的动态,以及更加关注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这类大学在我们国家应该是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大学都应该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在一线工作中能够具有极大优势的专业型人才。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了更高的要求。
2应用型高等院校审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现实意义
2.1审计学课程教改工作是会计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高等院校中的会计学课程是讲授经济主体如何运用会计程序和方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一个组织的经济信息,主要是负责处理和传递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与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审计学课程则是通过监督、鉴证和评价这些信息,合理提高会计信息可信度,对维护财经法纪和市场经济秩序起重要作用。如今会计学已经是多数高校财经学科的基础课和中心课程,审计学则是形成完整的财会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大会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2.2审计学课程教改工作是高校财经学科教学改革的核心途径之一
在审计理论与实践工作推动下,审计学方向相关课程如今已经是各应用型高校中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学、工程管理学和金融学等财经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必修课程,是财务会计学科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审计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无疑将会促进、完善和壮大这些本科院校的财会审计等财经专业学科体系,并以此为契机充分推进审计学科等传统弱势学科的发展,发挥审计专业课程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2.3审计学课程教研改革是推动应用型高校审
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相当一部分毕业学生审计职业素质不高,尤其理论功底不扎实,实践能力较差,就业上岗后适应期较长。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管理运作更理性,资本市场竞争更有序,自然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规范的经济行为,对大量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需求日趋旺盛,但是目前应用型高校审计教育教学难以满足审计市场人才需求。
3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审计学的专业建设的路径
3.1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
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方向,课程的设置、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都应以培养目标为基础。因此,审计学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培养目标的问题。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审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向应用型转变,即审计学专业应立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通晓审计、会计准则,并掌握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能够在经济管理领域从事审计、咨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3.2提高专业主干课程质量
专业主干课程是实现学科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学生完备专业知识结构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在专业主干课建设上,大多数学校的审计专业课程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而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除了在内容上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所区别外,大部分内容都有交叉,比如无论何种审计,都会应用相同或类似的审计程序与方
法,而这些内容没有必要在三门课程中不断的重复。因此,应探索新的课程设置方式,比如将审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为审计学原理、审计技术与方法、企业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课程内容重叠的现象。
3.3招聘具有审计学专业背景的教师
大多数审计专业的教师,其所学的专业都是会计学,相当于是“被迫无奈”的“半路出家”。这些“转型”的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审计专业知识学习,所讲授的课程甚至自己都没有学习过。因此,真正成为一名专业的审计教师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没有接触过审计实践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列举真实的案例,这样也就难以真正将审计理论讲解透彻。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招聘审计专业教师时,应尽可能招聘有审计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从而带动整个审计专业迅速的成长。
3.4实验实训室建设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前文提到的“毕业即上岗”,并在自己的岗位上经过简短的培训后能熟练开展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并不是简单的通过实训课就能培养出来的。要真正做到“毕业即上岗”,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实验室(含软件)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实训基地,做到校企结合。
参考文献:
[1]基于应用型转型的审计学专业建设路径的探讨[J]. 张丽,刘姿妍.??西部财会.?2017(03)
[2]基于应用型转型的审计学专业建设路径探讨[J]. 张丽,刘姿妍.??商业会计.?2017(06)
[3]地方本科院校审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 张思菊,孙艳.??纳税.?2020(02)
[4]高校审计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周方舒,施平.??财务与会计.?2019(24)
[5]审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 田宁,蔡小娟.??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3)
[6]岗位需求视野下审计学专业课程建设方案优化[J]. 李晓钏.??知识经济.?2020(07)
[7]审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研究——基于审计实验教学[J]. 李宏宇.??中外企业家.?2020(19)
[8]高校审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 孟凡.??经济研究导刊.?2020(17)
[9]《政府审计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J]. 王如燕.??国际商务财会.?2020(06)
[10]“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审计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析[J]. 刘丹.??教育现代化.?20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