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杨世荣
[导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当中引入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课程理解得更加深入,
        杨世荣
        重庆市黔江区新华初级中学校  409099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当中引入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课程理解得更加深入,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形成。有效的生活情境创设,不但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本文主要浅析生活情境如何有效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当中。
关键词:生活情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当中,在结合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生活情境的融入和创设,可以加强学生的代入感,将课程中交于复杂难懂的知识点化繁为简,更加易于学生接受和学习,这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将生活情境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还需结合以下几点:结合课程,提高效率、引入生活实例,建立正确三观、保障生活情境融入的实效性。具体可以从这些教学层面来展开深入探讨,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善教学现状。
1结合课程,提高效率
        生活情境的融入,离不开与课程的有效结合。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是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更加直观和深入,这才是生活情境融入其中的根本意义。教师要时刻将教学目标放在心上,切不可本末倒置。在以往教学中,也不乏教师将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引入日常教学,但因为教师在这当中没有把握好教学尺度,也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以至于教学成果平平,导致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不了了之。因此,明确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改善学生学习质量才是生活情境的最终教学目标。

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的学习当中,首先,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要先保障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熟练掌握,才能引入生活情境;其次,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借用生活当中的事例,让学生结合课程进行课堂“法治情景剧”的创设,加强学生的代入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同时也贯彻生活情境的教学意义,如,我们日常去超市买东西,经常会有食物已经过期,超市却还在售卖的情况,严格来说这样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的情景生活当中经常出现,这也证明生活当中是需要法律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样的情境进行模拟,由一名学生充当消费者,另外一名学生充当超市负责人,针对这一情况,让学生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来进行辩护,创造有效的生活情境,加强学生课程印象的同时,也将生活需要法律的意识完整地传达给了学生。因此,生活情境的创设一定是要跟课程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2引入生活实例,促进三观形成
        在生活情境的融入过程中,将生活当中的实例加以引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三观形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重要阶段,又介于现在网络的发达,初中生的自控性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之风的错误导向,那对三观的正确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要加入生活实例,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例如,在《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当中可以指出,我们如今所处的和谐社会,除了法律的制约,同时也有道德的约束,正是因为二者并存,才有了现在社会繁荣的景象。比如,近期生活当中的热点,高铁上,一名男子随意占座,并且还对工作人员进行辱骂,口出狂言,让人气愤。这样不尊重他人,是严重缺乏道德素养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这名男子的三观不正。通过这样的生活实例,要让学生明白,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非常重要,这个社会是需要道德来维持的,同时生活当中的每个地方都要讲究道德,出门按秩序排队是道德、不随处乱扔东西也是道德,这些都是需要道德来约束自己,如果每个人都如这名男子一样,那也不会有如今的和谐社会,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约束,我们所处的社会才会井井有条。所以,道德的约束和法治的制约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
3保障生活情境融入的实效
  生活情境的融入固然可以为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质量带来实质性的提升,但是在这当中,教师也要注意,生活情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不能直接代替课程学习。所有生活情境的创设都必须依附在课程基础上,是需要教师来进行辅助,做好“掌舵人”,才能让教学质量始终保持高水准。在这当中,教师也要注意生活情境融入课程的教学时间,比如,新课程的开始进行生活情境的融入,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样很大程度上也能保障生活情境融入课堂的实效性。
结束语:
  将生活情境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生活情境与课程的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引入生活实例,促进学生三观的正确形成;保障生活情境融入的实效性,选择合适教学时间,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有斌.浅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A版,2019, 000(024):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