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3Dmax动画》是影视动画专业三维游戏方向的核心课程,是2019年校一师一课项目项目的一等奖验收课程,纳入了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金课”建设范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人工智能+教育”这样的一个大背景,课程数字化、智能化是把《3Dmax动画》打造成为“金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金课 人工智能+教育 高职 动画 3DMax
一、《3DMAx动画》的课程简介及“金课”建设任务
3Dmax软件具有强大的制作功能,广泛应用于游戏开发、影视动画、影视广告领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三维软件之一。《3DMax动画》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三维动画师的初级岗位能力,需要完成动画制作的运动规律、3Dmax软件动画操作技能及三维游戏动画项目制作的教学工作。目前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影视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文化创意专业群的共享课程之一,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课程地位。课程团队将《3DMax动画》打造成“金课”的过程中,重点研究内容在于建设标准、建设内容、核心任务、建设途径、团队建设等方面。
根据 1+X证书制度改革,对标三维游戏动画师岗位核心职责,《3DMax动画》的具体任务是:1.了解三维动画项目的分类、动作需求、项目特点、三维动画师职业成长路线;2.掌握挤压拉伸、预备缓冲、跟随重叠、弧线运动、人物走跑等运动规律;3.熟悉三维游戏动作项目的制作流程及制作方法;4.能根据游戏策划中的角色定位,用模仿表演的方式为游戏角色设计有创意、有趣味的动作;5.能使用3DMax软件的Skin蒙皮工具、Bone骨骼系统及Biped骨骼系统的动画工具,完成角色绑定,制作角色动画,如待机、走跑、攻击、受击等游戏动作,6.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动作创新设计能力,较强的模仿表演能力,较强的动画制作能力,具备探究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质量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吃苦耐劳,擅于沟通的职业素养,为今后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这门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有一定的教学难度。”为了较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难度,“将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来提升教与学效果 是教育工作者长期努力的方向之一。”[1]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也是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方向,所以设计并打造了“AI动画助教”。
二、AI动画助教的设计思路
(一)课程结构描述
《3DMax动画》课程总共包含六个教学项目,形成“总——分——总”结构,以简单的基础动画开题,激活学生学习热情,中间的主体部分根据动画师的主要工作,分为待机、走跑、攻击、受击等四个项目,最后以综合动画项目收尾,查漏补缺、总结强化课程重难点。全课按“项目导向、学做一体、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每个教学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难度逐渐升级,通过“闯关游戏式”的六阶升级训练,重复六次完整的工作流程,使学生熟练掌握三维游戏角色动作的制作方法,逐渐提升学生的角色动作制作能力。
(二)AI动画助教的设计结构
根据课程结构(图1)完成,“AI动画助教”APP的结构也是闯关游戏式的六级设计,学生通过学习,通过了前一关的练习,才能进入到下一关的学习,在完全通过整个课程的初步学习后,可以任意打开某一关,调阅其中的教学案例。

图1:《3DMax动画》课程结构说明图 图2:“AI动画助教”APP
学生安装“AI动画助教”APP后,通过手机上的APP扫描活页教材或者课程平台上教师分享的案例图片,打开该案例对应的资源,每一个动作案例的躯干、步伐、重心等重点部位都配有曲线、操作提示等重点内容,学生看不明白的,只需要在手机上点击角色对应的身体部位即可弹出提示。由于三维动画案例占用较高的内存空间,且需要做到案例的经常更新,所以我们案例都采用网络临时下载的形式,不打包在安装包之中,只要有网络,学生即可随时下载学习,在不需要的时候也可以轻松删除文件。学生制作完动画后,按要求上传动画,与教师的示范案例进行对比,系统根据学生的还原情况,参考动作流畅度、节奏感、运动规律应用情况等指标,给出相应的等级及错误提示。同时“AI动画助教APP”的产生,也是“通过‘认知外包’的形式,借助新兴技术来弥补教师能力的缺失,形成‘技术+教师’协同教学的实践形态。”[2]APP可以整理出学生的测试数据,这是单凭老师的人工整理所远远达不到的,“AI动画助教”可以帮助教师科学分析学生的预习测试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能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三)“AI动画助教”APP解决的教学痛点
众所周知,三维软件及三维源文件的打开、编辑、操作都比其它软件、文件要耗费更多的内存、更多的时间,而在学生前期学习期间,教师的示范源文件往往是最具有学习价值的,可是同时打开两个Max动画源文件的操作是非常考验学生的电脑配置的。
1.从硬件上来看,“AI动画助教”APP使用增强现实技术自主开发,可实现扫图调取课程项目的主要三维动画案例,学生可以通过手势滑动、点击等简单操作,360度视角观看动画案例,相当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搭建了双屏电脑,可以参考案例和自己的制作案例同步打开,边做动画边看案例,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从软件上来看,学生可以通过点击角色,查看质心及四肢、躯干的主要动作的曲线变化规律,用操作手游的方式操作APP,比操作三维软件打开Max动作源文件还要更简单,实现了类似“一对一”教师身边辅导的功能,解决了教师不能实时辅导的痛点,也利于教师进行课程案例的更新管理。
3.弥补普通课程平台不能对主观类题目进行自动测试的不足。课题组调研了“爱课程”、“职教云”等主流课程平台,目前这些平台都只能对文字类的客观题目进行测评,而《3DMax动画》这门课的考核重点不在于理论知识的测评,而在于实际的动画操作,以最终的动画效果为考核对象,而“AI动画助教”APP中的动画测评功能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且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数据,以便于教师团队更科学地做课程的维护和后续的教研活动。
结语
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将“推动教育生态体系创新,并最终实现人类生活智慧化、学校教育智能化、教育服务精准化。”[3]这不是预期,已经是现实。《3DMax动画》要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打造成为“金课”就必须信息化,而人工智能的加入,才是真正解决了当前三维动画教学中的痛点。
参考文献:
[1]杨俊锋,包昊罡,黄荣怀.中美智能技术教育应用的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08):121-128.
[2]周 琴,文欣月.智能化时代“AI+ 教师”协同教学的实践形态[J].远程教育杂志,2020(02):37-45.
[3]蔡连玉,韩倩倩.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研究 :一种纲领性探索 [J].电化教育研究,2018(10):27-32.本论文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2020 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人工智能+教育”视域下的高职数字化“金课”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0X0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杨淑,1985-06,女,汉族,硕士,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动画艺术教育。(手机号:13995652605,邮箱:2672719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