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以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为例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谭瑾
[导读] 针对近年来学生心理素质差、心理问题多、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等情况
        谭瑾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  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
        
        摘要:针对近年来学生心理素质差、心理问题多、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等情况,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坚持“三全育人”,探索出以加强心育的支持途径、专门途径与渗透途径等三条基本途径建设为抓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全员、全程、全方位持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三全育人;基本途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据近年相关调查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其中,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主要包括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令人堪忧,心理健康教育仍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短板。在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校坚持“三全育人”,通过加强心育的支持途径、专门途径与渗透途径建设,全员、全程、全方位持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一、构建支持途径,坚持全员育人
        学生的发展变化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三方共同参与、协同合作。
        学校教师队伍是实施心育的关键力量。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中小学心理辅导员B证、C证培训,开展心育论文、课堂教学、教案设计等比赛,举办心育研讨活动,不断提升教师心育水平;为教师开设营养晚餐与健康社团,搭建阳光休闲平台,开展“在祥云,遇见最美的你”等教师节、妇女节、新年系列节庆活动,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获得感,让心中有爱的教师培育眼里有光的学生。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坚持使用家校联系本,开设“校长信箱”,开展家长“驻校办公”活动,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定期举行“家校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活动,搭建亲子交流平台;举办“祥云好家长”研修班、新生家长培训班、毕业生家长座谈会,邀请心育专家教授等开展心育专题讲座,提升家长心育水平;开展年度“最美家风”系列评选活动,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及班级QQ、微信群向家长推送心育小贴士,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社会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引导师生主动服务社区,选派骨干教师及少先队干部为社区居民进行心育知识讲解,带领学生服务社区老年中心,指导管乐团、弦乐团学生参加社区音乐会,培养学生服务社区、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定期组织师生前往企业、实践基地、学校附近商场等地开展如职业体验、社区义卖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优化专门途径,坚持全程育人
        心育课程与心理辅导是学校开展心育的专门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由儿童成长为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变化。只有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才能真正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程化,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方法。我校以《纲要》为指导,针对1-6年级不同学段学生情况,开发了系列活动课程与配套教学资源。如,在低段开展“新生训练营”“校园寻宝游”“学习小能手”等活动课,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习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在中、高年级,开展“直面挫折”“习惯推进器”等课,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热爱学习的意识与乐学、自立的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全程化,化解学生心理困难与危机。我校特聘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集体辅导方式,为各学段学生提供专业帮助。如:面向低段学生开展“打败大魔王”等活动,帮助学生克服拖拉的毛病,做学习的小主人;面向高段学生开展“遇见最美好的青春”“我的千万种可能”等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调节自我,克服青春期与毕业季的烦恼和压力。设立“云馨”心理辅导室,开展个别心理辅导。通过心理综合测评,结合班主任、心育专职教师的观察分析,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台账,对有轻度、中度、重度问题的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干预,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危机。
        三、畅通渗透途径,坚持全方位育人
        教育应如水,润物细无声。我校不断加强心育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中的全面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乐观、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学科教学渗透,实现全科育人。《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我校强调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不断引导各学科教师深入挖掘学科课程本身蕴含的丰富心育资源,科学寻找合理渗透点,重视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与达成,在学科教学中适度渗透、灵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情、智共长。
        课外活动渗透,坚持活动育人。校级层面,学校坚持在开学、散学典礼,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班级风采展示,心理健康日等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传授心理健康知识、陶冶学生的心理品质;在疫情期间,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如网络“树洞”、“战‘疫’心连心,健康大比拼”等活动,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班级层面,开设“悄悄话信箱”,传递“漂流日记”,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校园文化渗透,落实文化育人。学校通过巧妙利用教室空间、楼道走廊悬挂具有激励性的名人名言,每周三红领巾广播站与校园电视台,以及开设专栏等方式,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影响。持续开展“书香校园”建设与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激发对真善美的内在认识。举办如“走近名人”“‘悦’动祥云”等文化、艺体、科技类系列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活跃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
作者简介:谭瑾,女,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德育处副主任,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