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计”应用型本科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李玲玉
[导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企业对财会行业工作人员的经济业务要求也越来越高。
        李玲玉
        黑龙江财经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企业对财会行业工作人员的经济业务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受传统的财会人员培养模式的制约,当前的财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展十分缓慢,无法适应当前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 因此,必须加强对财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将中国的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化,参与到全世界的市场资源调配当中。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人工智能+会计”应用型本科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希望为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人工智能+会计;应用型本科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我国企业的跨国化 、资本跨境流动日益频繁。 这就导致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但是,我国现有的财会人员素质,无法与现行的财会行业国际化竞争趋势相匹配。 因此,在制定财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全球经济化的大背景,同时结合国际市场对现代财会人员的要求,来制定复合型的国际化财会人员培养模式。
        1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现状
        自 2004 年北京大学在全国首次招收培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以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 154 个本科特设专业之一,全国已有 37 所大学开展了智能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尽管 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 + 会计”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进程,然而,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1尚未形成人工智能一级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高校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专业有很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等,但是,目前尚没有人工智能自己独立的专业和一级学科,大部分高校只是将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研究方向,还没有形成一门学科,研究人工智能的学者大多集中在计算机、软件、信息工程和自动化学院等,大部分人工智能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散落在其它多个一级学科中; 人工智能课程存在着高开低走、碎片化、低水平重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人工智能人才的系统培养。
        1.2尚未形成有效的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在制造、医疗、交通、通讯、住宅等领域迅速普及,社会需求的是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人才,具备多学科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人才。然而,当前我们的人才培养还存在专业过度细分,注重专业技能而工程、人文社科素养重视不够,忽视创新性、探索性实践环节训练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因此难以满足时代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
        1.3尚未形成长期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
        和高校其他专业类似,当前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部分学时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进行知识讲授,考核方式单一。尽管存在一些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但是由于学时课时的限制,实践内容大多是课本内容的复现,与实际案例从难度、复杂度和涉及的数据量等方面都相差甚远。而人工智能的应用是与行业大数据密切相关,高校难以提供全栈全场景解决方案,巨大的科研算力,以及动手实践环境。尽管,有的高校与企业有所合作,但双方受制于运行机制等各种因素,通常是企业场地的课堂教学,难以落实真正的企业实践行为。


        2基于人工智能的复合型财会人才的培养方案构建
        2.1在财会课程设置方面应当多元化
        在财会课程当中,除了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之外,应当突破会计课程过于精细化的固化设定。 在会计学之外,应当融入经济学,基础课程以及管理学等等方面的知识。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财会人员在学习管理金融时,就会对 会计的思想以及财会行业对于企业的战略性进行思考。与此同时,也要在课程体系当中加入财会行业的职业道德课程。由于职业道德是一种循序渐进培养的过程。 因此,应当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期间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应当从理论到实践的环节当中都有所涉及。此外,为了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在实际课程中应当设置双语课程,提升复合型人才的全球市场竞争力,推动国企业走向世界。这就要求复合型财会人才需要全面的掌握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并且具有国际的宏大视野。
        2.2教学方式应该更加灵活化。
        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当中,应当摒弃过去 “满堂灌式”、“填鸭式” 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极力塑造与学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最前沿的财会准则、财会视野以及财会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赋予学生职业荣誉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因此,相关院校或是企业单位必须在讲师的职业素养上进行大量的投入。 此外,由于财会课程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手段,更能使学生了解财会行业中的相关定理,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更好地应用在日后的就业当中。目前,我国的经济企业正在不断地与全球经济接轨, 在市场竞争以及资源配置方面上,我国企业都在广泛的参与。培养出复合型国际财会人才对于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人工智能技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模式[J]. 侯丽华,李含.??黑龙江科学.?2020(07)
        [2]人工智能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思考[J]. 黄贵懿,牟芷.??编辑学刊.?2019(02)
        [3]迎接时代变革 加强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J]. 廖代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11)
        [4]人工智能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J]. 李世杰.??管理观察.?2019(24)
        [5]人工智能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J]. 陈坤.??知识窗(教师版).?2019(01)
        [6]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变革的有效思路[J]. 李广平,陈武元.??中国高等教育.?2020(11)
        [7]陆军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J]. 张睿,杨吉斌,李志刚.??国防科技.?2019(04)
        [8]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周益民,张栗粽,陈文宇.??现代职业教育.?2019(04)
        [9]人工智能时代“教研赛训”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 刘君,王学伟,梁静.??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07)
        [10]新形势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胡卫军.??西部素质教育.?2018(23)
        黑龙江省2020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课题名称:服务地方经济加快“人工智能+X”—应用型本科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课题号:SJGY202005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