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美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陂小洋小学 3640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具备责任担当、创意物化、价值体认以及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其中创意物化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核心,需要教师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一项要求。因此,本文将以小学时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意物化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创意物化能力;能力培养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这一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为了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整体提升,在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创意物化能力的培养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它是将脑海中的创意可以通过实物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无论如何都应该重视学生创意物化能力的有效培养,促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创意物化中“物”的选择策略
(一)创意物化中“物”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意物化能力时首先要明白的是,创意物化不是脱离实际生活的凭空想象,而是切实应用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不立足于实际生活的创意物化没有任何意义[1]。因此,作为教师在选择创意物化中的“物”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可以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的,给生活带来益处的“物”。具体实施起来,教师可以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角度入手,先去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现象,然后在根据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制作出新的物品。例如,在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就以我们经常会用到的雨伞来说,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普通的雨伞在遇到大风天时,经常会被大风掀翻,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情况,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运用创新理念设计出可以防风的雨伞,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总之,让学生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来提高自身能力,增长自身见识,就是创意物化的真正目的,所以教师在创意物化中“物”的选择上要合理,尽量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并通过动手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在其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其中。
(二)创意物化中“物”的选择要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时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虽然还有所欠缺,但是他们却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这些想象力对于培养学生创意物化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因此,教师在创意物化中“物”的选择上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开动自己的大脑,迸发出无限的想象力。例如,在小学时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这一时期没有学生可以抗拒“玩具”的魅力,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对于玩具的兴趣,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制玩具,学生可以自发的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教师在一旁引导学生结合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内容,来设计一个全新的玩具。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周围已有的材料将玩具制作出来。如此一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意物化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三)创意物化中“物”的选择要结合学校特征
在小学时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在创意物化中“物”的选择时,还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目前,很多学校都为学生创建了实践活动基地,在这里学生可以切实的去进行实践,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3]。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学校都具备这样的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在创意物化中“物”的选择上要慎重,尽量选择一些可操作性强的“物”,让学生可以将自己脑海中所想象到的事物实际的呈现出来。例如,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种豆芽,这样既不需要占用土地,也不需要多余的设备,就能让学生实时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创意物化中“化”的实施策略
(一)创意物化中“化”的实施要有方向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在创意物化中“化”的实施环节,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找到实施的方向,因为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非常的欠缺,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创意的方向,所以教师可以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参照物,如此学生在进行创意时会相对容易很多,从而保证整个活动可以顺利进行。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创意物化的成果作为例子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创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意物化能力的目的。
(二)创意物化中“化”的实施要有任务目标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在创意物化中“化”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级尚小,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要从何入手,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清创意思路,从而帮助学生能顺利完成创意物化。例如,教师在让学生自制潜水镜时,可以通过一步又一步的小任务,来引导学生去完成创意物化的整个过程[4]。教师首先可以先让学生去了解潜水镜在水下的使用原理,然后再根据原理以及其它资料去确定制作材料,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始创作,并考虑潜水镜在使用时可能会存在的问题,比如防水性、镜片模糊等,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去寻求解决办法,最终设计出更加实用的潜水镜。
(三)创意物化中“化”的实施要有实践意义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在进行创意物化中“化”的实施时,为了能够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取项目活动的方式来实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所设计的项目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意义,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境来为学生制定项目,这样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也能具备解决问题的思维,同时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时,也会更加具有成就感,从而使得学生学习动力得以提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时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意物化能力,是实践活动的一大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意物化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意物化能力的培养,在创意物化中“物”的选择上科学合理,在创意物化中“化”的实施中灵活多变,从而促使学生的创意物化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殷慧.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意物化能力的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19, (93):33-34.
[2]傅丽芳. 设计制作教学实施中的“三部曲”——以《废品创意与制作》为例,谈小学生创意物化能力的培养策略[J]. 精品, 2019, (01):66.
[3]赵晶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落实创意物化目标的有效策略研究[J]. 新作文:教研, 2020,(03): 107.
[4]佴慧莉. 指导设计,让创意成为现实——当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意物化相遇之时[J]. 中国科技教育, 2018,(07):22-25:.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项目编号:JZ190238;(福建教育学院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