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估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助推力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杨璠
[导读] 如今,随着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发挥教学评估的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杨璠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省合肥市230011
        背景
        如今,随着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发挥教学评估的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就目前我国的教学评估形式来看,主要还是纸质化测验,即用分数的高低来评估学生能力的高低,从而决定学生的升学与否。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一、在目前教学评估形式较为单一的情况下,探讨该如何更好地适应教育的新形势,更新教学评估形式和评估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以合肥市第九中学的高二学生为样本,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并且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诠释,然后制定相应科学的评估策略,加以改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一、评估的内涵及重要性
        评估在广义上讲,是对所得评估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衡量这一评估数据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想要求,进而指导下一步实践”(丁朝蓬,2003)。然而,在教学中,评估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评估关系,例如学生的自我评估、教师的自我评估、教师对学生、家长对教师和学校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估等。教学中的评估亦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评估形式,例如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以及综合性评价等。
诊断性评估是了解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其相关信息,以便确定对于教育对象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案。形成性评估又叫进展性评估,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采取的评价。总结性评估是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的一种总结。
        评估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评估可以使教学成为一种互动性的、有的放矢的行为,更加的具有科学性、高效性和针对性特点,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薄弱环节,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建立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王巍,2006)。
二、个案研究
(一)、问卷调查
        对于合肥市第九中学的高二年级10个班,每个班随机抽取5名学生,共50名学生进行,关于本学校教学评估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总共分为9个问题,均为单项选择题,调查问卷如下:
1. 在进入九中之前,学校对你们进行摸底测试,并对摸底测试的分数进行统计绩好的同学进入重点班,成绩不好的同学进入普通班,你觉得这么做对于普通班的同学公平吗?
公平                         B.不完全公平                        C.不公平                                 D.不知道
2. 你觉得学校通过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做法合理吗?
合理                         B.不完全合理                        C.不合理                                 D.不知道
3. 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同学虽然考试成绩好,但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相对比较差。
A 有                                                B 很少                                        C 没有                                        D 不知道
4. 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同学虽然考试成绩不好,但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相对比较好。
A 有                                         B 很少                                        C 没有                                        D 不知道
5. 你对学校进行月考的看法是什么?
A.对我起到了很好的学习反馈作用,便于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B.月考频率太低,应该半月考一次
C.月考太频繁了,有期中期末考试就行了
D.毫无作用,反而增加压力
6. 平时老师在评价你的学习时候,哪方面关注最多?
         A.考试成绩                                 B.学习方法                                 C.学习态度                                         D.课堂表现
7. 在学校里,你希望有评价老师教学的机会吗?
         A.希望                                                 B.非常希望                                 C.不希望                                                 D.没区别
8. 在课堂上,你希望有和同学互相评价的机会吗?
         A.希望                                                 B.非常希望                                 C.不希望                                                 D.没区别
9. 在教学中,如果老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并且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和评价方法,你觉得老师这种做法会激起你对学习的兴趣吗?
         A. 会                                                        B 不完全会                                C 不会                                                         D 不知道
(二)、个人访谈
从高二年级的十个班中任意抽取三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题目如下:
1. 学校通过摸底测验的方式,来评估你们学习能力和成绩,你们有什么看法?
2. 学校的评估形式主要是什么?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
(三)、调查、个人访谈结果及分析
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分析
以下是1~9题,同学们对于ABCD四个选项的答题百分比情况:



(1)50%的同学认为,仅仅通过考试的成绩来评定和评估他们的学习能力及水平,是不合理的,并且认为学校用摸底测验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分配普通班和重点班,作为学校是否重点培养的依据,60%的同学认为是不公平的做法,这说明学生反对老师把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估学生的依据,因为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学习成绩和个人的其他能力不一定就是成正比的,比如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也有可能其他能力方面弱,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可能也有其擅长的能力,所以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用发展和进步的眼光看待学生学习,评估不应该只是一种总结性的评价,更多的应该是将考试视为一种手段,反馈学生的不足并且对症下药方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2)80%的同学认为月考起到了反馈的作用,帮助同学们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起到了进展性评估的积极作用。
(3)40%的同学认为老师对同学的评价较为关注与学习成绩,其余较为平均的在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课堂表现上。
(4)超过40%的同学非常希望学校可以给与学生评价老师和同学之间互评的机会。
(5)50%的同学认为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指导,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访谈的结果及分析
        被采访的学生认为,进校之前的摸底测验成绩被学校作为分重点班与普通班的依据,这种传统的做法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并没有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反馈给学生促进学习,相反是阻碍了很多学生学习的良好资源。同时,被访者认为应该丰富教学评估形式,不应该仅仅是老师评价学生,可以增加学生评价老师以及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评估策略
(一)、重视对于学生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以及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等,这些能力是不一定和学习能力成正比的,然而综合评价就是对于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综合能力的评估,重视学生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三者之间,是环环相扣的,诊断性评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薄弱与不足,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形成性评价便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弱项,调整教学方向,更好的促进教学的发展。
(二)、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特点、兴趣,甚至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评估的方式和策略亦然也要有所改变(颜明仁,2010)。
(三)、正确处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
        对于评估的结果,不应只看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评估的展现以及反映,要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在最佳时机做出调整,促进学习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丁朝蓬(2003)。 《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王巍(2006)。《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评估》[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3. 颜明仁(2010)。《课程与教学改革:学校文化、教师转变与发展的观点》[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