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晖钧 刘德稳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日益丰富,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工程与艺术,科学与美学相互渗透,融合的工程美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对学生进行工程教育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技术美学教育,提高未来工程技术人员的美学修养和素质,应该列入我们高等工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
关键词:美育教育 工程教育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时代需求更全面的人才,现如今许多院校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院校不仅开设了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专业课还在各种课中掺杂了美育教育。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国家,早就注意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产生的竞争力和效益。如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短几十年变成经济大国,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特别重视工程与美育教育的结合,培养了一批从事“艺术设计”的工业产品设计师,除技术与功能设计外,重视美化的艺术设计,使产品达到功能和美感的统一,既符合使用要求又有美的造型,以美的魅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能不断推出新颖、美观的产品去占领市场。其汽车工业五十年代起步,七十年代击败了号称汽车王国的美国,手表和照相机也在不长时间取代了瑞士和联邦德国的统治地位。
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渗入美育教育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有许多院校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已经在工程教育中掺杂了美育教育,把美育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开设几十小时没学必修课进行美学基础认识基本理论教育。再把美学教育渗透到各门课程当中去,寓美学于工程技术之中。使美学与科学,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
2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是哲学范畴的概念,所谓美育教育,就是利于教育来培养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但是美育教育不仅仅只是艺术审美教育还包括社会美和自然美等方面的教育。美育教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种自我完善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与智育、德育、体育有深刻的内部联系,又有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它是对审美对象的形象直观和情感体验、采取完全自由、没有任何强制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情感愉悦之时完成的教育。因此美育受到了人类社会永久的重视。
2.1 美育教育的作用
美育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马克思说:“通过实践来创造一个对象世界,即对无机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就证实了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物种存在,就证实了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物种存在,也就是说人把物种当自己的存在来对待,或者把自己看作物种的存在来对待。美育教育对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有重大作用。美育实质上是情感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人的成长,人的健全性格的发展发生直接作用。一个追求真理、正义、坚强不屈的人都被一种伟大的情感所驱动。美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它和人的全面发展有这密切关系。中国近代美学家王国维认为,教育的宗旨在培养“完全之人物”,他所谓的完全之人物,是在身体能力、精神能力两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目前我们的大学教育,是以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的高等学历教育,专业教育实际上成为高等教育第一或者说唯一的目标。社会对学生的评估,也往往从唯一的专业水平尺度出发,而对学生的其他方面则不作考究,不少学生的人文知识、社会生活经验缺乏,缺少美育教育培养的艺术欣赏能力对我们培养跨世纪的建设人才非常不利。
美育教育能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
3美育教育在工程教育中的实例
工程教育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还有复杂的适用条件,很多传统的工程教育与美育教育脱节开以固定死板的流程来教育学生,这就使学生个人的主观性被压抑,使工程教育陷入一个困境。现如今许多院校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专业工程教育中掺杂了美育教育例如:
1.结构类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院校通过在结构类课程上掺杂美育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建筑与结构的相关联系,通过学习建筑力和美的结合培养结构美学概念,达到贯彻文化素质、心理审美等素质的培养。
2.对工程与产品的设计与评价等课程,在传统工程与产品设计与评价课程中对工程产品的设计与评价往往只考虑产品的功能、范围、工作精度、可靠性、有效度以及结构、材料、工艺和经济性等。在加入美育教育后对工程与产品设计会从人体工程学的观点去确定设备的位置和操作方式,设计时也会贯彻美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诸如造型比例、均衡与稳定、统一和变化等一些艺术造型的基本原则。美育教育和工程教育结合在改变人的劳动条件的同时还提供了人审美上的满足。
3.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风景园林教育与研究的历史悠久.在张孝纪‘何,义、曹讯等先生的努力下,开办建筑学专业之初是就注重建筑与环境一体化的理念并在改革开放之初恢复建筑学本科专业招生时即在毕业设计环节里设有风景园林方向并且学生参与的都是深圳世界之窗北京世界公园,楠溪江风景区规划设计等知名的真实项目,接下来建筑学课程体系中又陆续增加了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以及风景园林设计的课程。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风景园林正是莱承这样的理念确定了专业培养的目标一风景园林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从事风景园林领域的遗产保护.规划设计应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能够融合科学与艺术,综合应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园林、城乡建设、市政交通遗产保护、教育等相关部门从事城声设计。风景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及城乡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园林建筑、风景遗产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及教育科学研究等工作,要实现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必须有相应的教学组织架构和课程体系来支撑.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力求强化风景园林教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从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入手,围绕打造未来职业风景园林师的目标架构起一个有自身特色的培养体系。1、专业培养特色,2、三元价值观的引导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它对形成莱种基本观念所具的形响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学生形成正确判断的前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是解决环境与社会等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创造美的形式.更要遵循社会公平正义.环境可持续的价值观.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培养特别注重工程教育与美育教育结合,使学生主动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
4结语
美育是大学教育中的应有课题,新中国建立近半个世纪来,大学教育基本不讲美育问题(个别艺术专业除外),这不能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缺憾。1989年国家教委发布《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96年又发布《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把美育正式提到大学教育的议事日程。但是,美育这项重要的教育工程,由于被冷落、被搁置的时间太久,一时之间,人们难以对它的重要意义产生深刻的认识,加上美育的环境与条件等还未真正具备,许多现实问题还未解决,要想很快把美育开展起来,单凭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两个文件,似乎难以解决问题。只有深入研究,广泛讨论,在思想深处解决问题,才有扎实开展起来的可能。否则,不是流于形式,就是根本无法启动。
参考文献
[1]卜亚荣.高等工程教育应渗入技术美学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1988(1):21-22.
[1]马淑娜,袁小军,夏志成,等.浅谈教育美育在结构类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S2):160-162.
第一作者:王晖钧,男,汉族,2000年生,江西人,本科生
通讯作者:刘德稳,博士(后),副教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
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创新精英班项目(土木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创新导师工作室项目(土木学院);西南林业大学教育重点课题(ZD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