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功夫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区淦波
[导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聚国家民族社会意志与力量的稳定器
        区淦波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东东莞  523419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聚国家民族社会意志与力量的稳定器,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大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从个人层面下功夫开始,做到:行仁而友善,正心而诚信,知己而敬业,安人而爱国。     
关键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功夫
一、何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上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胡锦涛在十八大上所做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从社会层面,是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从个人层面,是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道德修养。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之原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先进文明成果,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落后腐朽思想观念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源于西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加速了人们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的多元化,社会上出现了道德滑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对我们国家社会以及个人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社会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重要稳定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面对国内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的趋势,为了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进一步纯正社会风气,凝聚全社会意志与力量,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上正式提出了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高度凝练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套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功夫
         习进平总书记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进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可见,大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从个人层面做起,从每个大学生个人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行的修炼,其归根到底也是从人个的修身养德的功夫开始。先有个人的修德而立,而后才有国之德而兴。
         当大学生通过修炼自己的德行,能不断地端正自己的价值准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内心追求的信念,在社会上的价值取向才会表现出守公德的外在行为,那么整个国家的价值目标,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德也就显而易见了。
        那么,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如何来通过修身养德的功夫来实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一)、行仁而友善   
     人际交往问题可谓高校大学生的一大难题,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在宿舍关系矛盾,尤其是大一大二学生,其症状表现在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都认为别人不考虑自己的感受,每个人只看到别人的不是,如果抱着这种态度来处理人际交往问题,根本不可能出现同学之间是友善的关系。
        孔子修身学说以“仁”为核心,孔子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能在切近处把来相譬,这就可说是仁的方向了,(《论语新解》,钱穆,九洲出版社 第152页)。也这就是说道德修养从自己做起,主要从个人的修养做起,孔子提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对自身督责严格,对他人督责轻,便可避远自心的报怨。

也就是说在我们面对人际关系矛盾的时候,大学生们能够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反省自身,首先反省自身行为举止,若有其不善者而改之,做到问心无愧,就不会相互抱怨对方;如果是一味地只看别人对自己的不好,而没有反省自己对别人的行为,那就怨怨相报何时了。
     这就告诉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当面对这些人际关系矛盾的时候,应该学会体谅别人,学会宽容别人,多求之于己,多从自身做起,因为我们不可能改变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只能改变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只有自觉承担这种“行仁”的道德责任,才会在我们学习生活中营造出友善和谐的环境出来。
(二)、正心而诚信
   近年来,因考试不诚信而受到处分学生每年都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学生缺乏诚信意识,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虽然诚信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如果这些负能量不能及时得到制止,会影响整个学院的学风考风,同也给社会的和谐带来很严重的威胁。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孔子认为:人类之间若缺乏信任,就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正如车上的辕木与横木间,若没有了灵活的接榫,无论大车小车,怎么能够行进呢?当代社会生活是市场化,商业化,诚信是一个在社会立足的基础,若一个学生在学校没有养成诚信的意识,即使他的能力很强,但他只是一个有才而无德人,这种人比无才无德的人对社会的伤害更大。培养诚信的意识先从端正自己的心态做起,人心正了,便能走上正道,人心不正,怎么走都是歪道。《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也是从“正心诚意”开始,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一个大学生内有诚,外才有信,到社会上才有做到朋友有信。因此“诚信”是由内而外,内心正直的真实表现,
(三)、知己而敬业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那么自觉学习,认真学习便是作为学生身份的敬业的表现之一。目前相当一部大学生上了大学就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学习目标与人生理想,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打网络游戏、睡觉、旷课上,最终导致没法毕业,即使能够毕业,但毕业后工作却没有着落。其原因之一是:缺乏清晰自我认识,完全不知道作为一名大学应该如何学习,如何生活才不虚度宝贵的大学时光,因此缺乏人生目标与理想,在学校荒废青春岁月。
        《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难,更何况认识自己,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认识你自己。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大学是青年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奠定基础的黄金时段。大学阶段的教育将会影响大学生毕业以后的职业生涯乃至其整个生命历程,大学生能否在将来的事业和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关键在于大学期间学会认识自我。当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楚认知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学业负责。
        目前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其本质上说是找不到他们自己认为的理想工作。所谓理想的工作是个人志愿从事的,工作要求在个人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胜任,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获得成就感的工作。部分学生找到工作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在大学期间缺少关注真正的自己,要么过高评价自我,要么缺乏自信而妄自菲薄,难以清晰了解和正确认识自己,也没有及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尽早地进行规划,导致毕业后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四)、安人而爱国
         目前有不少学生认为,爱国非得做出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不可。其实不然,爱国无小事,爱国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职尽责就是爱国,就正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在我们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爱国的表现。
         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如果每个人都能让别人心安,国家社会管理者能让百姓安居乐业,那么整个国家社会就会和谐稳定,可是安人的前提是每个人自己首先能具备安人的本领,才能为国家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真正的爱国,应该从敬业开始,人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贡献;就应该时时处处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待人处事。更不必说,真正的爱国,一定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亲友同事,善待所有社会上熟悉和不熟悉的人,维护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 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6年版 第189页
2、《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爱国》陈瑛《光明日报》2015年12月23日?13版
3、《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牟钟鉴 中华书局 2016年7月版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32页。
作者简介:区淦波(1986-06-),男,汉,广东东莞人,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与中国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