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阅读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徐芳
[导读]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但是,在语文教学的诸多内容中,阅读教学却是耗时最多而收获甚微的一个。
        徐芳
        江都区浦头中心小学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但是,在语文教学的诸多内容中,阅读教学却是耗时最多而收获甚微的一个。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学了那么多的课文,掌握了不少的阅读方法,而最终却很少有人能形成良好读书习惯,具备分析文章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失败。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不知道阅读什么、怎样阅读等,无疑是最重要的方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做了如下思考:
一、读物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的世界。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们发现在课外阅读课上,漫画书、连环画是学生最爱看的,往往在连环画书架前气氛活跃,文学书架前却无人问津,而且手持连环画册的学生有许多人只翻阅画面,不看文字(哪怕是几行字),三分钟一换,五分钟一调。通过交谈我们还发现孩子们对看电视的兴趣要远远大于看书的兴趣。这些表现固然与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但缺少阅读兴趣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我们深深意识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已势在必行。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对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基础,我们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内容做简要的介绍,或通过朗读精彩片断,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同时,学生间也可通过互相介绍自己所喜爱的文章、书籍,交流阅读感想,从而在集体阅读氛围中感受阅读的无穷乐趣。依照读物内容的不同推荐书籍。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我们根据读物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推荐的书籍分为四类:即:(1)童话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及中外现当代童话等;(2)寓言类:《伊索寓言》、《克雷罗夫寓言》及中国古今寓言等;(3)故事类: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等;(4)科普科幻读物类:《少儿百科全书》等。依照学生年龄的不同推荐书籍。根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生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这样在介绍书目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了。推荐过程中,注重方式的多样性。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多样性,根据要求和内容,可以有书刊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推荐方式上可以将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将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教师在推荐过程中,要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如可以利用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往往非常想了解或倾听他们的班主任的学习经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一番预期教育,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帮助他们弄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以读为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要求读。

如在讲解《伯牙鼓琴》一课时,我设置一个问题:伯牙是个技艺高超的琴师,他的琴声不仅能表现巍峨太山,汤汤流水,想象一下,还可以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事物?善听的子期又会怎样称赞呢?我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练习仿说。如此一来,学生不但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还学会了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
        2.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写出漂亮的文章,需要很多的文句积累,收集好词好句无疑是一个好方法。我要求学生每天看适合自己的书、做一点摘抄。数量不在多、内容也不限,历史、地理、新闻、文学、儿童文学、漫画书……只要他们感兴趣就都可以。这样一学期的积累,学生收集了满满一大本的好词好句,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为了维持他们持久的兴趣,我利用课堂前5分钟,开一个小故事会、诗歌朗诵、读报纸、读日记、读资料等主题活动,鼓励学生收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可边读边画,把书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画出来,以便重点学习。
        3.培养学生“说一说”的习惯。
        在开展大量阅读活动后,学生看了许多书报,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了锻炼他们说的能力,我还有目的地举行故事会、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把所看到的内容,习得的知识,通过归纳总结,提取精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在讲解《守株待兔》后,让孩子以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为题作两分钟的演讲,并要求他们说说自己知道的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这样孩子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有的说:“螳螂捕蝉。”有的说:“揠苗助长。”听着同学们精彩的回答,我适时开展“寓言成语小故事会”,让孩子讲讲这些故事内容,这样一来既对这些成语加深了印象,又充份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
        阅读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写文章,并且要有内容、有想法、有主见、有新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挖掘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空白,引导学生想象作文。因此,教师首先要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反复诵读,进行钻研,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用想象去补充,从而充实文本内容。每次阅读课文结束后,我都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练笔,可以是续编课文,也可以是与生活联系起来的小练笔,可以是看图写话,也可以是给儿歌填词。如《巨人的花园》一文教完后,我让学生设想巨人和孩子们玩耍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呢?然后写下来。通过这一练习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我还设立班内作文集、心灵日记集,创设多样的平台,让学生的美文能充分展示。有了平台,学生更愿意开动脑筋,留心身边的写作素材,从而养成爱写文章的好习惯。
        5.培养经常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我要求学生养成将工具书放在案头的习惯,凡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都要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还可以充分利用“好词好句本”,从中选用资料,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遗憾和不足,例如:对所选书籍和活动的深度、广度的把握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何引导学生回归到课本上来,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