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法隐喻角度谈“套路”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徐鹏飞1,2,田兴斌2*
[导读] “套路”作为一个网络流行词,它与传统上所说的“套路”含义有所差异,且二者在词性上也有所不同
        徐鹏飞1,2,田兴斌2*
        (1.贵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贵州省 贵阳市 550025;2.铜仁学院 国际学院,贵州省 铜仁市 554300)
        摘要:“套路”作为一个网络流行词,它与传统上所说的“套路”含义有所差异,且二者在词性上也有所不同。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角度来阐释网络流行词“套路”的语义和用法的演变过程,旨在从语言学角度为套路一词提供全面的解释。研究认为,套路一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始阶段-词汇隐喻阶段-语法隐喻阶段。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网络流行词;套路
1引言
        《咬文嚼字》编辑部于2016年12月14日公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套路”作为十大流行语之一,排名第九。对于网络流行语“套路”而言,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如张一(2017)从Leech的语义七分法来诠释其意义、唐智和董文明(2017)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角度解释“套路”产生的原因、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应对的策略、肖雪川和吴林(2019)从生态语言学角度探讨“套路”产生的原因。虽然“套路”一词来源已久,但是鲜有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探讨。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语法隐喻角度来分析“套路”一词语义的演变和词性的转换过程,旨在从语言学角度为“套路”一词提供全面的解释。
2理论框架
        “语法隐喻”这一概念于1985年在韩礼德所著的《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被系统地提出,语法隐喻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指同一意义的不同表现形式。韩礼德于1985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大类,前者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以名词形式表达本应由动词和形容词表达的过程或性状,后者主要的语言表现形式则是以小句表达本应由副词表达的语气与情态意义,即将人际意义以命题形式表达出来(严世清2003)。经过发展,韩礼德于1996年将语法隐喻重新归类并区分为元功能和层次两个方面,其中层次分为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这三个层次间通过体现相联系,即语义层由词汇语法层体现,词汇语法层由音系层来体现。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人们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世界,通过语言来构建人类经验,将人类经验反映到语言层面就是语义层的序列、图形和成分,分别由词汇语法层的小句复合体、小句和词来体现。然而,纷繁嘈杂的世界和语言表达的丰富性造就了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间的弹性空间。人们对于客观世界并非用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来体现,这就造成了意义表达的不同形式即语法隐喻的产生。换句话说,任何一种给定的语义配置,总是再词汇—语法中存在某种体现方式,可以看作一致式;也有其他各种体现形式,在某些方面是“被转移了的”,或者叫做隐喻式(彭宣维等2005)。在1996年,韩礼德在考察科技语篇之后,提出了语法隐喻综合征的概念,将语法隐喻进行了重新的归类,共区分为了13种类型,如形容词和介词转化为名词、副词转化为形容词、介词和连词转化为动词等。
        语法隐喻与传统的隐喻不同,它指的是一种意义表达的变体(朱永生,严世清2011)。传统上所说的隐喻是指词汇层面的隐喻化过程,而语法隐喻是发生在语法层面的隐喻化过程(胡壮麟等2008)。词汇隐喻一般表现在语法形式上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意义上有变化;语法隐喻表现在意义上没有变化,但是在语法形式上有变化,如形容词转化为名词、名词转化为动词等。从切入的角度来看,词汇隐喻是“从下往上”看问题,着眼于意义,一个是本义,一个是隐喻义;而语法隐喻是“从上往下”看问题,着眼于形式,一个是一致式,一个是隐喻式。从哲学意义上的能指和所指来看,语法隐喻是不同的能指,同样的所指;词汇隐喻是同样的能指,不同的所指(严世清2003)。语法隐喻和词汇隐喻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语言的社会功能,突显了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的属性,而后者侧重语言的认知功能,突显人的思维和行为以及认知方式(靳智博2018)。
3套路一词演变过程剖析
   本研究认为“套路”一词的语义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套路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指编织成套的武术动作,这个阶段套路是一个中义词;第二个阶段是套路由一个专有名词转变为普通名词。由于网络游戏的发展和网民个性化的突出,套路一词变成了“坑骗”、“路数”的代名词,此时“套路”演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如诈骗套路。在这个阶段套路一词的演变属于传统词汇隐喻的范畴,词汇隐喻在语法形式上无变化而在意义上有变化(张德禄,赵静2008),其含义演变是自下而上的。在此阶段上,套路一词的词性没有发生改变,但是意义得到了拓展。第三个阶段是套路有了其他词性的使用。在这个阶段套路一词在词义上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语法使用上发生了改变,如可以将套路当作动词和形容词来使用。套路一词由名词变为动词,或者由名词变为形容词,这一变化是自上而下的,先考虑词的意义,再考虑词的用法和表现形式。因此,第三个阶段属于语法隐喻的范畴,套路的词义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指“坑骗”之意,变化的是语法形式,如名词变为动词和形容词。接下来,对“套路”不同阶段的演变做详细的阐释。
3.1套路演变第一阶段
        根据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套路的释义为:(1)指编制成套的武术动作;(2)指成系统的技术、方式、方法等。在这个阶段,套路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一系列用于体育项目、竞赛中系统编制的方式、方法、技巧等,此时,套路是一个中性词。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上检索“套路”一词,大多含义指一种经过系统编排的方法或者方式,如句子“自选套路要求选手自己创编动作套路,套路必须包括三种手型、五种步行和其他一些平衡、跳跃等动作”。在此阶段,套路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表达中性的含义,语义和用法没有得到拓展,此阶段是套路一词的常规用法阶段。
3.2套路演变第二阶段
        到了第二个阶段,套路一词的演变发展到了词汇隐喻阶段。随着网络竞技游戏《英雄联盟》的流行和网民使用套路一词数量的增加,套路一词附加了其他的含义,指精心策划出的固定的方式方法以应对某种情况,并形成条件反射,产生依赖心理,使用此种特定不变的方式处理一些事件,形成“路数”,名为套路(韩娟娟2018)。在游戏内,套路指玩家在某个特定的游戏场景中固定的使用某个英雄打出固定的游戏方式。此时套路一词的使用,从专指武术动作、体育运动项目中系统的技术和方法等,拓展到了游戏内英雄打法的方式当中。随着套路在游戏内的使用和网民的传播,套路一词的含义同时延伸到了社会的其他方面,并被大家所认知和使用。此时所谓的套路,大多指的是一系列用于“坑骗”的方式和方法,如“马上消费金融提醒大家要增强防范意识,谨防新型诈骗套路!”。在第二个演变阶段中,套路一词由一个中性词转变成了带有消极含义的贬义词。从第一个阶段演变到第二个阶段,套路一词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语义含义。因此,此阶段套路一词停留在了传统词汇隐喻阶段:两个词语之间仍然停留于形式,一个词产生两个意义,其中一词是本意而另一词为隐喻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本义:武术动作、技巧、方式          隐喻义:坑骗的路数、方式、方法
        

        图一:套路词汇隐喻图示
3.3套路演变第三阶段
        到了第三个阶段,套路一词的演变发展到了语法隐喻阶段。随着套路一词在网络上和社会上的广泛使用,套路一词的用法也进一步得到了拓展——不仅仅局限于名词的使用,大量地涌现出了套路作为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如你居然又套路我、你这个实在是太套路了等。新的套路的表达方式,显然在语法形式和使用上产生了变化,即名词转化为动词和名词转化为形容词,此时套路的演变进入了语法隐喻阶段。在此阶段上,套路一词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此阶段,虽然套路一词的用法由原来的名词转变成了动词和形容词,但是含义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指的是一些用于坑骗的小伎俩和小把戏。第二,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套路作为一个名词体现的是一种状态和结果。当套路一词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时,套路的词性由名词转变为了动词,此时套路表达的含义是施事者在使用一系列技巧和方式时,会使用句子,如我手把手教你套路别人、男生怎么套路女生等,来表达一种过程。但是当套路一词用于表达被动意义时,即受事者在向别人转述他受到了施事者的“坑骗”时,套路的用法无法满足受事者的需求,因此就出现了像“被套路”这样的用法,如我告诉你,我又被他套路了等表达方式。第三个阶段,套路一词从名词范畴转变为动词范畴和形容词范畴。虽然语法性状发生了改变,但是词义没有任何变化,同是“伎俩、坑骗”之意。因此,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套路在第三个演变阶段符合韩礼徳所说的语法隐喻:隐喻发生在了词汇语法层,词义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词性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二:套路语法隐喻图示
                        
4结论
        本研究认为,网络流行词“套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过程主要是认知主体在基于对套路一词的理解上,拓展了套路一词在人思维上的理解,之后在基于拓展意义的基础上,发展了套路一词的使用范围。网络流行词“套路”的语义演变和用法的拓展起源于网络游戏并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通过分析本文发现套路一词的发展主要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套路的常规用法阶段,即专指编制成套的武术动作和系统的技术和方法。在这个阶段中,套路是个名词;第二个阶段是词汇隐喻阶段。在此阶段上套路一词意义得到了拓展,从专有名词演变到了普通名词。虽然套路仍是个名词,但是主要表达消极的隐身含义,指坑骗人的路数和技巧,此时套路是一个贬义词;第三个阶段是语法隐喻阶段。套路一词的广泛流行和使用滋生了大量的用法,套路一词由原来的名词转变成了动词和形容词。此外,语境的变化和语言操用者的使用要求,促使了套路一词用法的转变,由原来的主动使用转变为了被动使用,这一转变突出了套路一词的使用重心由施事者转变为了受事者。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是语言的普遍特征。语法隐喻不仅对解释套路一词的含义和用法提供了理论视角,同时也对语言操用者更精准地使用套路一词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韩娟娟.对流行语“套路”的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8(2):90-93.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08.
[3]肖雪川,吴林.基于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以“套路”为例[J].大众文艺,2019(16):208-209.
[4]靳智博.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的差异和关联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88-92.
[5]彭宣维,赵秀凤,张征.功能语法导论[M].上海: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1:394
[6]唐智,董文明.网络流行词“套路”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应对[J].青年发展论坛,2017(5):69-75.
[7]严世清.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意义[J].外国语,2003(3):51-57.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6:1279.
[9]张德禄,赵静.论语法概念隐喻中一致式与隐喻式的形似性原则[J].外国语,2008(6):25-32.
[10]张一.从Leech的语义七分法诠释网络流行语“套路”的意义[J].科技风,2017(17):28.
[11]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再思考[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9.
*通讯作者:田兴斌,1961,男,贵州铜仁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铜仁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