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泽桂
湖南省桃源县文昌中学4157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确立研究对象;然后从固化生活习惯优化教育环境、落实帮教措施提升教育水平以及践行“三全”育人提高教育效果三个角度全面论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最后概述优化农村家庭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家庭教育;提高
乡村振兴给农民群众带来了非常直接的重大利好,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等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其实要振兴乡村,从根本上说不能忽视振兴乡村教育。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家庭教育水平没有有效跟进,学校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随着农民外去打工、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等)导致留守学生的增多使得农村家庭教育与城市相比进一步弱化。从而产生了与乡村振兴局面格格不入的特殊教育尴尬现象。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农民的闲散时间较多,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好的习惯,自然可能在喝酒、串门、闲聊、打牌等娱乐活动中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这种环境对家庭教育极为不利,甚至起到一定的反作用。他们对孩子管教不严,督促不力是常态。即便管教,也没有好的教育方法,也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农民们看书读报的时候少,也对孩子没有榜样示范效应。加之农村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状况,也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进取心。因而家庭教育的实施环境较差。
由于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导致在家进行家庭教育的人就只能成为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们,而他们的文化素养、教育能力、教育水平自然就跟不上教育孩子的步伐,难以肩负起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和知识辅导的任务,家庭教育效果自然不理想。
二、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一环,是教育的主战场,而农民工问题也直接导致家庭教育的弱化。因此,家庭教育不能在乡村振兴中落伍,更不能在家庭教育方面亏欠留守学生。不能让每一个孩子掉队。
(一)固化生活习惯,优化教育环境
意识在于唤醒,习惯在于培养。因此,为了优化留守学生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我们要广泛宣传发动,提醒农家注意“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不要影响和打扰孩子的日常生活、完成作业和家庭教育;另外,我们还要通过村委会的大喇叭进行定期宣传,以此营造出关爱留守学生、维持安静环境、优化家庭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将爱心传递下去。
为此,要正确引导农民群众要养成“孩子在家里不进行不良社会活动”的良好习惯,自觉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为其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乡村振兴提供大量的人才后备军。另外,我们还鼓励留守学生自愿组合,结成家庭学习合作小组,在相互帮助、相互启迪、相互促进中共同认知、共同成长,有效弥补家庭教育水平较低的缺陷,加速个人的健康成长。
(二)落实帮教措施,提升教育水平
我们不仅要为农村家庭教育创设良好的实施环境,使留守学生的科学发展成为可能,还要积极开展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宣传和经验推广活动,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教育策略,及时为肩负家庭教育的农民输送“通俗易懂”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家庭教育经验,快速提高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为农村家庭教育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点,使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成为必然。
我们不仅要为农家直接提供家庭教育理论宣讲平台和实践经验推广活动,还要将这些主题教育活动制成视频资料,并将这些视频资料通过微信等媒介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在智能手机上观看、学习和研究,以此促进他们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水平的有效提高。另外,我们还在网络上收集一些家庭教育的经典视频或录音材料,并将这些辅助信息提供给他们,以此丰富他们的认知内容,拓展他们的教育视野。我们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教师进乡村开展志愿者服务,挨家挨户一对一开展帮教活动,帮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帮每一个家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同时将教师家访纳入对教师的责任制考核。鼓励教师下乡传教帮教。
(三)践行“三全”育人,提高教育效果
“三全”育人是对农村留守学生进行“全员全程全面”的家庭教育的指导方针,全面发动社会人士和教师群体为留守学生提供全过程、全内容、全体系的家庭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农村全部留守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还要实现“全效全力”,竭尽全力促进全部留守学生实现真实可见的发展效果。因此,我们要引导农家积极践行“三全”育人理念,让每一个农家提高家教水平,不让一个留守学生落伍。
乡村振兴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还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因此,“三全”育人理念能够肩负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担,为农村家庭教育提供专业化的教育方法、发展目标与评价标准,非常有助于隔代家庭教育的目的性、策略性和实效性实现,弥补农村家庭教育缺陷,从而有效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三、优化农村家庭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长期性。农民特别是绝大部分隔代监管孩子的(由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等带孩子)祖(包括外祖父母)父母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都较低,他们教育理念与教育能力的提高必然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发展过程。
第二,渐进性。农民和隔代监管的祖(包括外祖父母)父母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相对较低,对他们的培养效果自然就会见效缓慢。
第三,体系性。虽然农民的主体家庭教育能力都较低,但是我们仍要对其输出体系化的家庭教育方法,以此为留守学生创设良好成长环境。
第四,复杂性。农村家庭教育水平不一,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还不少,家庭教育环境也参差不齐,层次各不一样。要协调各方力量参与帮扶农村家庭教育还有不少困难。要做到有针对性的因家施教,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难度较大。这需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方能见成效,需要真抓实干才能有所作为。
结束语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肩负抚养孩子的生活重担,同时也担负着教育孩子的重任。他们既是家庭教育的研究者、优化者更是家庭教育的践行者。因此,家长以子女的健康科学发展为教育目标,积极通过固化生活习惯优化教育环境、开展教育宣传学习、践行“三全”育人提高教育效果,努力全面提升家庭教育的实施水平,为子女创设一个最优化的成长环境,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政府应该优化家庭教育资源,整合各方教育力量,全面助力农村家庭教育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建华《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知识文库》2021-02-08
[2]王利平《农村家庭教育与家长文化素养的相关性研究》《考试周刊》2021-02-02
[3]杜蔚然《农村贫困家庭教育中的思想困境》《现代商贸工业》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