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疗法在老年人小组工作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黄小羽
[导读] 在我国,公办养老福利养老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无”、“五保”等孤寡老人及低保户贫困老人等弱势群体
        黄小羽
        南宁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研究生
        一、背景介绍
        在我国,公办养老福利养老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无”、“五保”等孤寡老人及低保户贫困老人等弱势群体,其中包含很大一部分高龄残病人群。因资金及社会环境限制,福利院养老存在诸多问题,如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难以得到满足,加之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使得其不能为老人提供专业性的辅导。
        本小组组员均来自福利养老机构,社会工作者通过探访收集福利养老机构老人基本信息,评估出组员的同质性需求。借助园艺活动使得老年人可以消除焦虑、烦闷、甚至抑郁的不良情绪,体验感悟生命的顽强,重树生活的信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分析预估
        (一)排解内心独孤绝望感需求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晚年生活模式基本为:回忆过去、抱怨现在、不敢展望未来。进入福利院居住的老人,生活圈单一,产生无用感与无价值感,简介的影响到院舍社区的氛围。运用园艺疗法与小组工作相结合,使得有院内老人在院内“有所为”,从事园艺活动,提高生活的幸福感,排解内心孤独情绪。
        (二)从事工作强度轻且见果实园艺活动需求
        A社会福利院老人多数来自周边乡镇及农村,青壮年时期都从事过农业生产,使得他们的园艺操作倾向于蔬菜与果实类;加之老年人身体状况受限,选择的园艺活动不应过重。
        三、服务计划
        (一)理论依据
        园艺疗法:这是一门集园艺、医学、心理学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目前,对于园艺疗法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由美国园艺治疗协会提出的:园艺疗法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以及心理、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的一种有效方法。人们能够在参与园艺活动中增强体质、消除挫折情绪、促进生活和心理健康,并且能够感知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享受由此带来的欢乐。
        (二)小组目标
        以园艺疗法为指导开展开心农场小组,协助治疗福利院老年人消极挫折情绪,学会自我管理的技能,提高福利院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质量。
        1、引导院舍老年人通过参与生产劳动体验生产的乐趣,提高自身价值感,缓解内心的孤独苦闷感。
        2、通过组员相互合作打理开心农场,增进院舍老年人相互交流,使得老人学会管理农场的技巧,进而学会自我管理。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小组初期
        小组初期的目标是组员知晓小组目的、建立小组契约、建立对小组及社会工作者的相互信任、消除顾虑。由于组员都是居住在福利院,平时经常联系,因此小组刚开始时组员都在互相交谈。在制定小组契约时,组员积极发言;A组员表示:报名参加的组员要发扬坚持不懈的心态,按时参加小组,共同参与到农场劳作中。整节小组过程,小组氛围良好,组员之前都互相认识,彼此没有出现生疏、不信任的情况。在社工自我介绍与介绍小组的目标计划时,组员脸上非常惊喜,表示对小组的内容非常感兴趣。组员分享心得时,每位组员都能简单的表达一两句话。
        评估与小结:社会工作者在引导组员时,应足够耐心并尽量浅化言语,顾及到一些知识水平不足的组员,力争每位组员都能听懂社工的表达,小组过程中鼓励小组成员互相协作。

通过社工的引导,组员共同制定了小组契约,小组基本形成。
        (二)小组中期
        小组活动内容:本节小组主要是为实际进行农场做操做准备,使得组员认清即将播种的作物,知晓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预防组员在劳作时受伤。同时,社会工作者引导组员讨论农场的区域划分制度,由组员自行对农场的事宜进行决策,激发小组动力。
        社工邀请组员介绍劳动工具使用方法时,很多组员都在发表意见与见解;关于劳动工具使用的讨论非常激烈,每位组员都能发表了观点,最后社工将组员发表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出使用劳动工具的安全方式。在讨论农场区域划分时,组内出现争吵,A组员与B组员对区域的划分有不同见解。在面临争吵,社会工作者秉承中立原则,分别听取两位组员的见解。C组员此时站出来,缓和了A、B两位组员的争吵。
        评估与小结:本节小组目标是使组员认清即将播种的作物及安全使用劳动工具,通过社工的表现社工评估出组员已能掌握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式,并且认清劳动作物后对下节小组充满了期待。在制定农场区域划分制度时,组员意见出现分歧,小组动力得到激发,小组内部出现了领导者,小组结构趋向成熟。
        (三)小组中后期
        小组活动内容:本节小组为园艺实操,组员利用分发的劳动工具及作物在划分的区域内进行操作。组员在本节小组中都异常兴奋,小组氛围十分融洽。吸引到了很多护理人员前来观看,在护理人员咨询组员是否需要协助时,组员都一一回绝,表示要自己完成自己负责区域的作物种植。
        评估与小结:社工在本节小组中的角色以及弱化,组员都能在没有社工引导的前提下自发的与其他组员交流,寻求组员间的互相帮助,小组的凝聚力增强。在园艺疗法的指导下,组员间的相互沟通增强,组员在享受劳动成果的同时,获得内心的喜悦。
        (四)小组后期
        小组活动内容:引导组员依次介绍自己上节小组所耕作的劳动成果,进行农场区域展示。社会工作者协助组员制定农场日常管理制度:浇水、锄草等事宜安排。在制定农场日常管理制度时,很多组员都提出不建议轮班管理,应该每个人都自行的每天到农场进行看护,如果有事或是身体原因可由其他组员协助看护,整个小组氛围都趋于稳定。
        评估与小结:组员对于小组都有了较强的认同感,通过制定管理制度,使得组员能够自主管理,实现农场的可持续经营发展。组员在体验农场劳作时,产生了不自觉观察,提高了老人的专注力,缓解其内心的苦闷与孤独感。
        五、专业反思
        (一)园艺疗法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大量的研究证明,园艺疗法在情绪、生理、社会、认知等方面都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园艺疗法中,它不仅有着人与植物的关系,还有这小组中人与人的交往;进行园艺操作活动不仅使人在生理上得到锻炼,提高认知与记忆能力,而且自然的环境也让人放松使得情绪稳定,共同从事园艺操作的小组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能够给组员带来一定的归属感。
        (二)我国老龄化进程的要求
        我国未富先老,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呈现递增趋势,以跑步的速度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面临着养老保障等问题的严峻挑战。由于我国当前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福利机构养老缺乏高质量的老年人医疗、护理等服务资源,加之老年人精神生活贫乏,晚年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将园艺疗法与老年人小组工作相结合,可以成为缓解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借助园艺活动使得老年人可以消除焦虑、烦闷、甚至抑郁的不良情绪,体验感悟生命的顽强,重树生活的信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的介入,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除了生活照料和康复保健之外的其他服务。社会工作者运用园艺疗法开展小组活动,可以给福利院老年人提供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服务,减轻他们在福利院的独孤感和无力感,缓解他们精神上的压力,使他们得到慰藉。另一方面,通过鼓励老年人参与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依靠自己的能力与解决问题,改善自己的生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