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改革下小学生自主性参与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沈冬霞
[导读]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学习的起点,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所以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沈冬霞
        江苏省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学校  昆山市  215333

        摘要:小学阶段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学习的起点,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所以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学生们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好课堂上的教学,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更好的学习到知识点,打好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添砖加瓦。教师应该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让学生们自主参与进课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具体措施,提倡“学生们主动参与、乐于剖析、勤于动手”,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们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好几年了,但是有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仍然会存在“一人讲,多人听”的现象,学生们的课堂表现不尽人意,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去做到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呢?带着这个问题,就《浅谈课程改革下小学生自主性参与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这个课题展开研究,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课程改革;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之后的学习是比较轻松的学习到的知识点也比较好理解,但是对于刚刚接触新知识的小学生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起点,是我们打基础的阶段,在课程改革没有出现的时候,大多数课堂上的老师一直是以自己讲解为主,课堂氛围比较严肃,并不能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仅仅局限于老师提问,学生们回答。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并不是丝毫没有可取之处,这种课堂教学会督促学生们上课不捣乱,不搞小动作,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课堂。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弊端也很多,它极大的压制了学生们的天性,限制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思维是异常活跃的,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会拘泥于死板的套路,思维灵活多变,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好他们的这种天性,运用到课堂当中,课程改革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发表了相关的要求,让学生们参与进课堂中,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真正的让学生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人们最响亮的呼声,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们的情绪,善于驾驭学生们的天性。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启迪智慧,人文熏陶”的要求,我们应该实行开放性的教育,对“中国式的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小学生自主性参与课堂现状
        在小学这个重要的阶段,课堂教学的好坏决定着教学效果。人们对中国教育的评价一直以来有好有坏,中国的老师们大部分被冠以不苟言笑的形象,对课堂教学也是一丝不苟,勤勤恳恳。但是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说真的是有利的吗?当然是有利的,但是这种利小于弊,据调查,小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一部分的学生有着厌学的情绪,其主要原因就是课堂氛围太过于紧张,学生们一直很被动的接受知识,很难有自己的想法。小学生们天性活泼,爱玩,爱闹,但是在课堂上他们不得不收起自己的天性,有时候老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甚至会低着头不敢直视老师,久而久之在这种学习状态下,他们会慢慢的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的心理。如果我们强迫一个人去做一件事的时候,那么最后的我们要的结果很难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也是老生常谈了,可是我们偏偏做不到这点,当学生们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才会有动力去接受更加艰难的挑战,学习的效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当学生们进行自觉主动的学习时,课程改革的目的才能达到。


        二、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进课堂教学中
        (一)角色扮演,情景式学习。
        小学语文课文有很多关于人物的介绍,如果是让老师通过自己的了解与课文的介绍去向学生们讲课时,这很难让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的自己扮演课本中的人物进行情景式对话。比如说小学语文课本中介绍英雄或者科学家的事例:詹天佑,革命军人或者是一些生活中的小英雄。这样的人物鼓励学生们进行自主的挑选,挑选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去扮演,这样的话学生们就会很认真的去研究课文中的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坚持不懈的精神或者是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当他们做完这一切去把他演出来的时候,他们心中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一种崇拜感也会由然而来,课堂上的内容也会有了深刻的印象,会有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这样的课堂也会锻炼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情绪表达能力。
        (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
        有时候老师讲解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容易理解,当老师想办法跟学生们互动的时候很难有反响,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老师无法从学生们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学生也可能仅仅是一个很小的点困扰住了他们,但是老师没有办法点出来。这种情况很常见,因为老师与学生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个代沟的,无法做到同龄人之间的思考。因此老师可以在班级里设置若干个小组,让一个学习好的人当组长,在课堂上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老师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们进行小组间的讨论,这个时候小组长就要充当老师的这个角色,组员之间相互讨论,说出自己的疑惑点,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互相帮助,通过这种互相学习的方法,调动课堂的氛围,让学生们真正的参与进课堂教学中,互相教学,互相学习,达到一种你追我赶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鼓励学生上台讲课,师生互换
        当我们临近考试的时候,会有一段时间是复习时间,把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再次复习一遍,这个时候通常是老师带着学生们进行复习,但是老师们完全可以把这个任务平均交给一些学生,让学生们一个上台讲解一个知识点,分享自己的经验,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们感到新奇,并且也会对讲课的“老师”没有距离感,更容易听讲,讲课的学生也会提早准备,认真备课,复习自己所讲的知识点,如果在讲解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老师还可以及时的纠正,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将知识点复习一遍,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总之,在小学教学中,老师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出小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更加主动的去探索,挖掘学习中的奥秘,打开学习之门。
        
        参考文献:
        [1]张阳. 自主参与 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浅谈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参与者[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15):P.70-70.
        [2]杨柳, 苏明政. 翻转课堂改革背景下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教学实践研究[J]. 现代交际, 2019, 501(07):7-8.
        [3]曾祥英.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引领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06):P.146-146.
 作者简介:沈冬霞(1984-12),女,汉族,籍贯:江苏昆山,当前职务:教导处副主任,当前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区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适宜性实践研究、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方式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